僅僅用了三日功夫,狄青所率人馬,便抵達了距水洛城不過十裡的一處山包上。
在有王韶那惹來諸多後續口舌的前車之鑒的情況下,經陸辭等人的大力推動,加上狄青的製舉出身、文官身份也予以了一些便利……
趙禎早於半年前就已下令,恩準不設內臣督軍,將全盤指揮權完完整整地交到了他手裡。
況且反對他變向行軍的人終歸隻在少數,倒是身為他左臂右膀的張亢與種世衡都極為讚同,很快便平息了那些個不滿牢騷。
當水洛城近在眼前時,狄青忽不急了,甚至一反之前的緊迫感,下令讓各營就地紮營,暫作歇息。
跋涉數日、終得喘息機會的將士們紛紛坐著啃起了乾糧,而狄青則將張亢與種世衡喚到一邊,直截了當地詢問道:“我若讓你們點五千人,往周邊蕃寨一趟,試召集那數萬蕃兵的話,能有幾分把握?”
張亢嘴角微抽,不甚樂觀道:“至多三成。”
能從容地遊走在唃廝囉治下的蕃、宋、夏三境邊緣,仗著有一股不容小覷的兵力,可謂占儘便宜的這幾股蕃民,顯然都老奸巨猾得很。
先前之所以會向招撫他們的鄭戩使者躬身,多半是瞧在兩線戰局日漸明朗、遼夏難敵宋蕃二勢的份上,才假意臣服,以免叫士氣如虹的宋軍伐夏時‘殃及’。
既是這般見風使舵的存在,當他們眼睜睜地看著宋軍因一時麻痹大意、竟就輕易被夏軍奪走如此一座壁壘時……
可不得做壁上觀,重新對宋軍那忽高忽低的戰力進行評估?
不過他們這份明哲保身、又帶了幾分有恃無恐的做派,倒也不完全是壞事:他們不見得樂意真為宋軍衝鋒陷陣、正麵迎擊那天降神兵似的夏軍,也不可能願為有著世仇的夏軍對大宋反戈一擊,從而把近鄰給徹底得罪了。
“那便不必去廢那功夫了。”
狄青對這答案並不意外,果斷地放棄了驅使蕃兵的念頭。
他緊接著將話鋒一轉,與二人商議起軍情來:“何以破賊?”
這座曾讓鄭戩一派不住鼓吹的城寨,如今落入敵手,就一下調轉頭來,結結實實地擋了他們的道。
種世衡不假思索道:“不論那部曲由誰統領,其目的不外乎要借此徑入大宋腹地,絕不會在此多做逗留。”
此處邊境的守衛皆依托於密集分布、可相互呼應的宋寨。
在速戰速決後,哪怕水洛城再好,夏軍都將麵對隨時要支援來的臨近宋軍,豈不是自投羅網?
但凡不是個瘋傻的,都將在補充軍備後,繼續南下。
張亢深以為然道:“不錯。水洛城一破,他們必將集中兵力,朝守備薄弱的腹地突進,城中至多留上數百員唱那空城計,迷惑我等罷了!”
狄青微微點頭。
於是隻稍休憩了一個時辰,他便重新整軍,循著地上的新鮮馬蹄印,繼續朝南追去。
在他們風風火火地拋下身後的水洛城後,又過了半日,臨近軍寨才終於商議出個結果來,兩位各點了三千兵馬的軍都指揮使姍姍來遲,圍住了早已人去樓空的水洛城。
而渾然不知早有人一路風馳電掣,追在了夏軍主力後頭……
狄青領追隨他時日最長的六千前軍,輕騎上路,快速而隱秘地朝環州推進;張亢將次軍,以步卒為主,隨後跟進,隨時準備聽令支援狄青的前軍;種世衡資曆最輕,負責將後軍,主理輜重的輸運。
除了最初還能尋著一些夏騎兵留下的蹄印外,很快狄青就發現狡猾的李元昊也意識到這點,亡羊補牢地故布疑陣,不僅有繞行山路、靠濃密草植掩飾大軍蹄印,更有假意分兵、往不同方向奔去,來混淆視聽的舉動。
不過追到環州,麵對一座當初因毫無防備、已然被忽然而至的夏軍速攻而被糟蹋得千瘡百孔,哀鴻遍野時,狄青也未曾停下腳步,隻派人傳信於後頭的張亢,令其儘快趕至此處,分出一股人來收斂殘局,便繼續往前追去了。
主帥都不分日夜地一路瘋趕,底下兵士豈敢有半分懈怠?
自然也隻有跟著狄青,跟不要命地往前猛衝,所有的苦都先堵在了肚子裡。
但他們實在不懂:狄將軍究竟在急什麼?
此時若張亢或種世衡也在前軍,或許就能看出狄青為何這般火急火燎了。
——這支孤軍深入的夏軍,自然不可能是自尋死路,而恐怕是一場孤注一擲、意在汴京的圍魏救趙。
一旦突襲汴京的大膽計劃得逞的話,勢必要逼得東西線軍士不得不投鼠忌器、宋蕃盟軍分崩離析、宋軍自行退兵還算事小,若是陛下落入夏人之手的話……
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夏軍劍指汴梁的驚人謀劃,不過是狄青自個兒的猜測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