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第二百八十章(1 / 2)

郅玄 來自遠方 7112 字 8個月前

有之前三日做鋪墊,郅玄再度罷朝,滿朝卿大夫接受良好,無一人提出異議。

至於原因,大家心照不宣。

聰明人都知三緘其口,沉默是金。

放縱的結果是郅玄一覺睡至午後,成功錯過早膳和午膳。撐著酸麻的腰爬起身,實在是五臟廟轟鳴,叫得太過響亮,想無視都做不到。

侍人早有經驗,廚下的灶火整日不熄。

郅玄下令擺膳,立即有熱騰騰的飯菜送上。兩道帶著辛味的炒菜尤其合郅玄胃口,趙顥嘗了一口,同樣停不下筷子。

兩人吃得痛快,烹菜的廚獲得賞賜,捧著兩匹絹叩謝君恩,起身後笑咧嘴,神氣十足,得意洋洋。

這幅樣子讓人看不慣,卻也沒人酸言酸語。

誰讓彆人有真本事,總是能彆出心裁,想出奇妙菜式,迎合君上胃口。換成是自己,八成比他更得意。

在國君府做事,缺的不是錢,是臉麵。

就算是一塊麻布,隻要是國君賞賜,說出去都是臉麵。何況是兩匹絹,擺在家裡是何等榮耀。

因為這份賞賜,廚下暗潮湧動,自認有手藝的廚和幫廚都是摩拳擦掌,開始絞儘腦汁,期望自己也能靈機一動,做出合君上胃口的菜肴。不求得到金絹,能得一句半句誇獎,足夠對人炫耀,在同輩中獨占鼇頭。

不提廚下如何競爭,用過膳食,郅玄和趙顥對坐案前,麵前鋪開一張地圖,商討置換土地。

“玉礦沉於河,開采需要時日。”

既然誠心誠意交換土地,必須將利弊說清楚。含糊其辭不可取,以兩人的關係也沒必要。

茂商發現的玉礦足有三座,肉眼可見,藏於河床的玉礦儲量絕對不小。這樣的礦藏難得一見,要換南方的土地,必須足夠大,最好能是熟田。

趙顥沒有急著開口,而是翻閱茂商送回的簡牘,將相關內容詳細摘錄,合在一處瀏覽,最終選定一處,決定用兩倍土地交換。

之所以是兩倍,全因熟田太少,隻能用荒地湊數。

“地需開墾,或將數年。”

中原地廣人稀,中原之外更甚。

南方氣候濕熱,密林遍布瘴氣,野獸猛禽隨處可見。分封在此的諸侯,不提今日如何,先祖無不是篳路藍縷,從無到有。耗儘幾代人的心血,才能建起城池紮下根基。

趙顥出身北地,如今執政南方,考慮問題的方式需要改變。切合當地實際才是根本,套用北安國的條令和做法明顯不合時宜。

郅玄要換地,本身沒有問題。

考慮到玉之尊貴,趙顥相信透出消息之後,氏族皆會舉雙手讚成,同意做這筆交易。

但他沒有馬上點頭。

身為一國之君,不能隻看眼前利益,也不能隻站在氏族階層考慮問題,這是他從郅玄身上學到的經驗。

考慮氏族利益不要緊,不能拋開國人和庶人。

用土地換玉礦,劃出的地界很有講究,氏族封地不能動,自然百般樂意,不會有任何阻撓。國人的土地憑借戰功獲取,也不會遭受損失,還有機會從中得利。

庶人怎麼辦?

在登上君位之前,趙顥曾詳細了解過南趙國國情。

和北地不同,南趙國的庶人少數為氏族和國人耕種,更多是開墾荒地。這樣的土地不記錄在冊,平時不收稅,若被劃走也沒處說理。

趙顥曾有計劃,仿效郅玄的做法,鼓勵庶人開荒,專門進行造冊,收取一定田稅,逐漸將這些土地合法化。

郅玄提出換地打亂他的計劃。

以玉礦的價值,氏族不願錯過,必定提議取無主田地。如此一來,恐會引發南趙邊境動蕩,絕非趙顥樂見。

南趙國內本就不算太平,舊氏族暫時蟄伏卻沒有根除,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死灰複燃。南遷的氏族尚未就職,待到入朝,和本土氏族勢必有一場爭奪。

南幽侯當政時,朝政被氏族把持,連年橫征暴斂,國內矛盾尖銳,經濟狀況岌岌可危。

趙顥接手之後,武力壓服舊氏族,政治軍事雙管齊下,軍隊內部明顯好轉,經濟狀況卻一直沒有得到改善。

趙顥急需找一條出路,這也是他轉道西都城,造訪郅玄的重要原因。

治大國若烹小鮮,凡事依靠武力,短期內沒有任何問題,長期存在不小的隱患。

趙顥有暴君之相,卻非真正的暴虐。

在治理國家上,他和郅玄一樣眼光獨到,能做到仁政愛民。

趙顥沒有隱瞞郅玄,將心中所想和盤托出。他此行本為求策,自然沒什麼好隱瞞。加上置換土地一事,他總要讓郅玄知曉真實情況,明白自己的為難之處。

“原來如此。”

聽完趙顥的講述,郅玄恍然大悟。

難怪之前提出換地,趙顥明明心動卻不鬆口,原來根源竟在南趙國內。

聽對方的口氣,是在向自己問策?

郅玄坐直身體,手指輕敲膝蓋,開始認真考慮要不要幫忙,如果幫忙,是否能從中得益。

非是他鐵石心腸,而是在其位謀其政,私情和國事不能混淆,絕不能混為一談。

身為一國之君,為國家爭取利益理所應當。

職責所在,戀愛腦絕不可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