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徐嘉就不參與討論了。
他前腳離開琅琊榜,後腳又去了花千骨籌備組。
相比起井然有序的正午陽光。
花千骨籌備組,就顯得雜亂無章。
文木野頂著一頭亂糟糟的雞窩,一臉苦澀:“我來了才發現,這邊豈止是要重頭再來,離了原先的團隊,就跟剛立項差不多。”
“徐總,我擔心以我的能力,再把這個項目搞砸了。”
徐嘉皺緊眉頭,沒有斥責文木野,而是環視了一周:“慈文傳媒方麵派來的製片人呢?”
“那家夥今天沒來,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文木野說道。
擦。
項目籌備,製片人不在。
慈文傳媒這是打算搞什麼幺蛾子?
徐嘉第一時間給馬中駿打去了電話:“馬總,這個項目你們還要不要做?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我們出製片人也可以。”
自己人都派來了,被晾在這,這口氣徐嘉自然不能忍。
“徐總,不是我們不做,是政策變了,一劇四星變成兩星,以花千骨的投資成本,我們很難賺回來啊,現在不拍,頂多虧個千萬,拍了,那就億打不住了。”
馬中駿也很無奈,這個項目不做,虧得是他們慈文傳媒。
可沒辦法,一劇四星變兩星,之前的盈利方案基本全部被推翻了。
徐嘉眉頭皺得更緊,所謂的一劇四星,就是一部電視劇可以在四家衛視播出。
變兩星後,最多隻能在兩家播出。
等於是一戲賣四家,變成了隻能賣兩家,成本不能分攤,自然就漲了許多。
而衛視也會考慮,要不要花費那麼多的成本去買大製作。
也怨不得後來成名成腕的演員片酬暴漲。
電視台可以買的劇少了,購片成本高了,當然要緊著好的挑,那隻能從陣容來看了。這個是一線,那個話題熱度高,肯定要比純新人陣容有保障。
大家都這麼想,自帶流量的演員自然引得爭搶。
可卻沒想過,演員片酬占比過高的時候,製作成本就被擠壓了,這樣怎麼可能有質量?
倒逼得老戲骨陣容殺了出來。
即便如此,自此之後,電視劇市場也萎靡了起來。
“這個項目如果你們不想做了,或者進行不下去,可以賣給我,我來做。”徐嘉沉聲道。
“呃……不是不想,是內部分歧較大,要不然您再給我一點時間?”馬中駿語氣猶豫,他不想放棄這個項目,尤其是在徐嘉如此看重的情況下。
但公司經營不佳,繼續投在這個項目,很難看到前景。
現在賣給徐嘉的話,不但能收回成本,還能小賺一筆。
“一口價兩千萬,版權和項目歸我,同意就同意,不同意我立馬帶人離開,沒工夫耗在這兒。”徐嘉斬釘截鐵道。
他寧願舍棄這個項目,也不會讓文木野等人在這浪費時間。
在娛樂圈飛速發展變化的階段,浪費時間就等於浪費生命。
“好,就兩千萬,不過我提醒伱一句,再加這個成本,後期你很難不虧本。”
“我有錢,愛做慈善,為愛發電,虧得起。”
聽到徐嘉的回答,馬中駿不禁咂了咂嘴。
曾幾何時,他也這麼闊氣的時候,可惜今年娛樂圈成本漲得太快了,他根本賭不起。
甚至於,他都有套現離場的想法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