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他們早點拍完?
這話傳到張軍耳朵裡。
他還以為是出現了錯覺,敵人搶了自家的寶貝,不抓緊搶回來就算了,還幫彆人認主。
這算怎麼一回事?
“那不是便宜那幫家夥了?”張軍道。
“嗬嗬,我要引領的不隻是主旋律,這點要看明白了,而是一種建立在主旋律上的電影工業大片。”
徐嘉情知三言兩語很難去跟張軍解釋清楚,畢竟在哪層窗戶紙沒有捅破之前,誰也不會想到居然這樣一種形式。
要知道華夏電影並不是沒有人想帶領它超越好萊塢。
從千禧年開始,就已經推動大片計劃。
當時老謀子的《英雄》,馮褲子的《夜宴》亦或者陳凱哥的《無極》那都是有著國家支持的大製作。
投資規模哪怕放在如今,也是足以令人驚歎的。
可換來的是什麼?
隻有失敗,以及一地雞毛。
再後來《赤壁》直接將華夏大片的門給堵上了。
因為誰也承受不起這等虧損。
但在徐嘉看來,路子其實沒有走歪,隻是錯估了華夏電影市場。
在市場沒有成熟之際,這些大導想要收回成本隻能靠海外票房,也就要迎合海外觀眾。
可不同文不同種,又怎會輕易得到旁人的認可?
更彆說,自家觀眾也被得罪了。
而現在,票房市場逐漸成熟,影迷的消費能力也足以支撐起數部大片,才是結果的好時候。
顯然,這些道理,電影人很少有能感受到,也就徐嘉這個後來者才能知曉。
這也是為何,徐嘉根本不害怕《湄公河行動》這個題材流落到敵人手中的緣故。
讓他們去拍,他們能拍出個花兒來?
“呃,說直接點,我聽不明白。”張軍無奈道。
“他們什麼時候上映《湄公河行動》,我們就什麼時候上映《戰狼2》,就是要拿自己的片子,壓死他們!”徐嘉沉聲道。
前世《湄公河行動》能拿到破十億的票房,是在《戰狼1》之後。
那時候吳晶的風格尚未完全,才給了這個片子機會。
等到《戰狼2》上映後,接檔的那都是什麼級彆的片子?
那場麵,那規模,甩了《湄公河行動》不知道多少條街。
最關鍵的是,沒有人比自己人更明白什麼叫家國情懷,什麼叫大國氣概,什麼是華夏夢。
而那幫港台導演,拍警匪片還說得過去,可到了大氣磅幫的主旋律時,難免會被局限。
這就是差距,彌補不了的!
不說彆的,就看港台那些演員,出現在正劇裡的時候,明顯就能感受到彆扭。
再看看《赤壁》《太平輪》,這一個個大片,落到他們手裡,全部變成無厘頭。
不是說無厘頭不好,隻是不合時宜。
聽到徐嘉如此霸氣的話語,張軍也猶豫了。
“你就這麼肯定?”
“我何曾輸過?”
這一句話,讓張軍徹底沒話說。
徐嘉自成立嘉行以來,從無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