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侯洪亮更是老臉一紅,猶猶豫豫道:“要不然收益比例向嘉行稍微傾斜一些,這樣的話,風險我們正午陽光能儘量平攤。”
這是良心過不去,說明臉皮還是薄啊。
不過合作夥伴若是如此,還挺讓徐嘉欣賞的。
本來他想由著對方胡思亂想,多留點人情在裡麵,但左思右想還是開口道:“協議的事情不用多想,我既然敢提出來,就有承擔風險的能力和取得盈利的信心。”
“就算不相信自己,也得相信我們嘉行的營銷能力,何況正午陽光的內容製作能力在那放著,國內數一數二,咱們這算合則兩利。”
徐嘉挑中這個節點,才跟正午陽光簽訂投資優先協議,以及排他協議。
其實就是因為隻有經曆了大起大落,以侯洪亮為核心的團體,才會摒棄內心那點文青勁,全麵投向商業的懷抱。
看看《歡樂頌》就知道,五個不同階層女孩的故事,正好對準了女性受眾。
除了喜聞樂見的撕逼外,再融入正午陽光一貫對現實的思考和映射,反而能讓內容娛樂化的同時,還能再多點內涵。
彆以為這有多簡單,其中分寸和節奏上的拿捏,才是造就爆款的關鍵。
就像是大廚與普通廚師做的同一道菜,用的食材相同,步驟相同,可是火候的大小和調料的多少,就能決定兩人身價的差距。
自此之後,正午陽光出品和製作的電視劇。
不說部部爆款,但起碼是部部精品。
每個項目的成績不止是過了及格線,而是達到了優秀的標準。
並且能在各種題材上遊刃有餘。
不說彆的,《都挺好》《知否知否》《大江大河》你能想象都是出自一家的嗎?
徐嘉這個時候入場,等於是正好抄底了。
未來的盈利暫且不說。
眼下侯洪亮的感激之情,倒是不摻一點假。
“還有一點,我希望日後的項目,能夠以我們公司內部的藝人為主,這個不知道侯總可否接受?”徐嘉說道。
“絕對沒問題。”侯洪亮拍著胸脯道。
反正正午陽光又沒有經紀業務,用誰的人不是用,何況嘉行的藝人都是眾所周知的優質。
送走了侯洪亮。
徐嘉將簽訂好的協議仔細看了一遍,臉上掛著誌得意滿的喜色。
“徐總,您就這麼看好正午陽光?”
苗玉晴還是第一次見徐嘉對一份協議視若珍寶一般。
“這份協議簽下,我們嘉行日後在電視劇界,就宛同有了定海神針。”
徐嘉瞥了苗玉晴一眼,見後者眼中的懷疑,搖頭笑道:“你低估了正午陽光的團隊,他們能製造出《琅琊榜》《偽裝者》這兩部截然不同類型的爆款,就證明不隻是靠運氣。”
“之前隻是走了一點彎路,隻要把握住正確的方向,他們將會成為爆款製造機。”
這不是徐嘉誇大,而是後世正午陽光用一部部作品打出來的名聲。
古裝劇有《知否知否》《清平樂》。
現代戲有《都挺好》《我是餘歡水》《開端》。
年代戲有《喬家的兒女》《山海情》《大江大河》。
而這些,如今儘入徐嘉囊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