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您給出的條件,我想沒有幾家會拒絕,包括哪些個人選手。”
苗玉晴以斬釘截鐵的語氣說道,她相信隻要有誌於娛樂圈的人,沒有人能無視嘉行的橄欖枝,“個人選拔賽道,我建議走原先好聲音團隊的路線,這樣才能覆蓋到足夠的人群。”
眾人不由點點頭,認為苗玉晴這個方案不錯。
好聲音這個選秀綜藝的成功,圈內人都看得到。
他們遍布全國的海選賽道,才是最恐怖的,跟犁地似的。
一圈下來,有點音樂才華的人才基本都能挖掘出來。
“這點你想岔了,我們和好聲音的受眾不同,並且選手也不同。”
徐嘉擺擺手,給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回答,“你想過沒有,好聲音隻講究聲音,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但我們這次選秀,首先性彆上就限製為男性,以成團為目標的話,那些年紀過大的就更不行了。”
“還有顏值上的限製,不說多賞心悅目,起碼不能讓人看著反胃吧。”
他對標的其實就是前世愛奇藝出品的《偶像練習生》。
這個項目起初不被看好,丟在網綜裡任其自生自滅,宣傳資源給得都不多。
誰也沒想到,會成為一八年夏天的爆款。
更沒人能想到的是,本以為已經過氣的男團道路,居然又開發出了新的玩法。
那個吸金能力,直接把先前培養藝人的思路,給按在地上錘。
以前經紀公司培養藝人,影視歌起碼得有一個立住腳。
也就是俗稱的業務能力。
就看歸國四子,回來後也是儘心儘力地拍電影,拍電視劇,錄歌,錄綜藝。
後來這檔綜藝推翻了大夥的認知。
原來三個月培訓一把,有了熱度和流量後,就能噶一波韭菜。
你說培養不出來?
找一百個人上節目,給我養蠱,怎麼也得出來幾個吧?
有這幾個就夠用了,其他人連錢都不用花,直接每月保底公司雪藏進公司。
要麼掏違約金,要麼就永不見天日。
真算下來,兩頭都能賺。
這個潘多拉的魔盒,與其由其他公司打開。
倒不如由徐嘉親手開啟。
禍禍娛樂圈,怎麼能少得了他呢?
在場的人儘管沒有如徐嘉這般,看得如此清晰的。
但經過一番討論和了解後,都有意識到,自家老板親自推動的這個項目,很有可能改變日後圈子的格局。
不說彆的。
自從嘉行登頂龍頭之位後,幾時見老板為了一個項目這麼親力親為過?
“明白,個人賽道這一塊的推廣就交給我吧。”
楊天真接過話茬,網絡營銷這塊她還是有幾分底氣的,“受眾年輕女性為主,那就要以網絡為主陣地,各個軟件上去做活動,吸引她們的關注,這點我有經驗。”
“嗯,可以和這些軟件的官方進行聯絡合作,雙贏的事情,他們應該不會拒絕。”
徐嘉頷首,對楊天真,他還是放心的。
換作彆人,做綜藝找上軟件官方門都不一定能進去,進去也得交筆廣告費。
但嘉行的牌子打出去,說不準人家反過來交讚助費。
“對了,老板,我這也有個人選推薦,希望能放入重點關注名單當中。”楊天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