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資源,還要靠藝人來養,這樣下去隻會形成惡性循環。
除非是那種跟藝人非常有感情的,才有可能留得住。
就跟糖人蔡怡儂似的,能留住胡戈、劉施施就是靠私下裡的交情。
但對此,徐嘉也有對策。
到時候團隊結束後,這些加入嘉行的藝人都會接受海量資源澆灌。
就不信你不眼紅?不心動?
你不心動,難道經紀公司也不心動?
總有機會把合約給弄到手,無非就是代價多大而已。
這就是小公司的悲哀,所幸嘉行發展得夠快,快到圈內那些食肉者沒反應過來,就發現自己成了獵物。
……
邁入八月的第一天。
嘉行的教學活動成了娛樂版的頭條。
各個老戲骨的出現,以及楊蜜、熱芭等當紅藝人在內,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一時間抨擊小鮮肉的聲音小了。
反而掀起一股小鮮肉向老戲骨學習,雙方手把手並進的話題。
徐嘉隨手將報紙就給扔在桌上,笑道:“這楊總監的手筆還是一如既往的精妙,利用這股風潮直接將風向給改了,起碼《偶練這邊的年輕人不用被抵製得那麼厲害。”
想賺粉絲經濟,自然就要承受粉絲帶來的反噬。
無論任何事物,隻要形成了飯圈的氣氛,那早晚會引起大眾的反感。
很簡單,小眾的事物就應該在小圈子裡,強行要推廣向大眾,得到更多支持者的同時,隻會迎來更多反對者。
但話再說回來,誰在乎?
資本從不在乎罵名,它隻看得到日益增長的支持者和銷售額。
而且它可以竭澤而漁,把錢給賺到乾,大不了換個圈子繼續。
可徐嘉不能這樣,他的根是在這裡。
所以《偶練明明可以舉起飯圈的一杆大旗,但在徐嘉的示意下,還是低調了許多,將影響力給局限在節目中,而不是盲目地擴散。
這次楊天真出手,就是趁著飯圈還在掌控之中,給《偶練的學員們鋪路。
等到節目結束,成團九人出現各個舞台後,必定會麵臨抨擊。
有這個鋪墊,至少暴風雨來得沒有那麼猛烈。
很簡單,當一群沒有作品,通過一檔節目就徹底翻身,成為流量和話題的藝人,得到大量通告和廣告,肯定會讓沒看過《偶練的觀眾和部分被影響到利益的藝人反感。
在此之前,哪怕有選秀節目一出來,就驚人的藝人。
也絕沒有如《偶練這種成批出現的,何況正值資本時代,其中的利益誰看了不眼紅?
“楊總監那邊都快愁死了,下麵那幫孩子們一個比一個能鬨騰,就算有專職的粉絲管理群,也很難控製住,現在就有許多粉絲在圍脖各大明星賬號引戰,宣傳了,還有學員跟學員之間粉絲撕吧的,我看那兩人關係挺好,正主都不在乎,粉絲們怎麼有點要死要活的意思?”
苗玉晴臉上滿是疑惑,就算她本身也算個年輕人,可也不明白這群粉絲們的思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