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兒死在老寄生蟲的刀下。
母親衝出去,為了救女兒和老寄生蟲進行生死搏鬥。
而父親則是茫然地看著這一切。
直到彆墅男主人打算回到車上尋找武器,卻下意識捏住鼻子,嫌棄著底層人的氣味。
一切爆發了。
父親一刀捅在彆墅男主人胸前。
所有的泡沫在此時破裂,寄生蟲回到陽光下,成為了被鄙夷的存在。
直到最後電影落幕,所有人都還沉浸在其中,久久回不過神來。
啪啪啪!
徐嘉率先鼓掌,也引得大家反應過來,掌聲雷動。
“艸!我真是小看這個棒子導演了,拍得真牛嗶。”文木野爆了聲粗口,他本來覺得自己已經算是成功導演了。
可是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才發現自己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至少在《我不是藥神裡,其實他是占了真實事件改編的便宜。
真實事件本身就足夠有戲劇衝突,甚至於很多方麵由於不可言說的原因,還沒辦法深入。
但《寄生蟲這片子就太敢拍了,很多華夏導演需要隱晦的地方,人家壓根不需要隱晦。
因為高麗財閥們根本不在乎所謂用電影來抗議,隻要他們黴菌大爹不發話,北邊的兄弟不南下,底層人的反抗隻是螳臂當車罷了。
而也正是在這種壓迫感和絕望感下,高麗人才能拍出獨屬於他們特色的電影來。
而這種新奇的角度,往往能得到評委們的青睞。
沒見過啊,怎麼拍都是創新。
曾經的華夏電影也是如此,獨有的華夏農村文化和習俗,讓那幫外國人大開眼界,看什麼都覺得稀奇。
相反在華夏崛起後,他們反而覺得華夏電影越來越庸俗化,大眾化。
實際上這才是正常的,如果一個國家的電影隻去奔著獲獎,那才是悲哀。
隻有主流市場足夠繁榮,才有其他類型的百花齊放。
“這片子我感覺衝戛納穩穩的,柏林也行,威尼斯的話那邊可能對這種風格不太接受。”刁亦男更是侃侃而談。
他在看過《寄生蟲後,對於自己的電影也有了新的認知,打算回去推翻重新剪輯。
這事要是讓剪輯師知道,怕是毀了這片子的心都有了。
電影的交流就是如此,新奇的角度也能給其他人帶來不一樣的感觸。
“以我對徐總的了解,感覺歐洲三大可能還不是徐總的最終目的,他可向來喜歡憋大招。”辛爽說道。
不得不說,儘管他是公司導演中的晚輩,但對於徐嘉的了解卻是最深的。
“奉導,恭喜了,拍出了一部奧斯卡級彆的佳作。”
徐嘉起身朝奉俊昊伸出手去,在自己毫不插手的情況下,這個片子比前世更加放飛自我,鏡頭語言也更加犀利。
很顯然,奉俊昊是徹底撒開了拍電影,把畢生所學都給傾注進去了。
“您過獎了。”奉俊昊下意識想要謙虛。
然後就愣住,這個時候徐嘉說得任何話都值的思考。
奧斯卡級彆的佳作?
難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