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電影不是數學(2 / 2)

“我打算先將這個電影節的隱藏規則給摸清楚,再去考慮從哪方麵入手,至於電影節是否公平公正,我想您比我更清楚。”徐嘉說道。

電影這種東西不是數學,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

凡是摻雜上藝術的玩意兒,都多少帶著點主觀臆斷,電影尤為甚,有些人覺得這電影難看,有些人卻覺得是心頭好,完全是個人的判斷。

每年電影節獲獎作品,不光是其質量,還跟陪審團的審美大有關聯。

這裡麵還牽扯著各種人情往來。

比方說柏林電影節,要不要照顧德意誌本土作品?獎項都給了外人,自己人麵子還要不要?

這個導演投遞了n多次,本來好多次能夠獲獎,都因一念之差錯過,是不是該給個大獎補償一下?

這個老熟人了,投個票意思下。

所以可以看到電影節能夠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大多是熟麵孔,哪怕是非競賽單元,也被熟麵孔充斥著。

就像是老謀子、陳凱哥這種人物,他們的影片常常出現在歐洲三大。

隻要他們想,作品遞上去,入圍是穩穩的。

什麼外國人就不看人情,海外一點都沒有人情社會,都是放屁,包括大城市不看人脈,小城鎮最看人脈,也是放屁。

你感覺不到,不代表沒有,隻是以你的地位和身份尚且沒有資格接觸到。

甚至海外的人情社會比國內更嚴謹且嚴重。

想想看,一幫講究貴族血脈,往上再數個幾百年,為了血統的純淨寧願近親結婚的家夥們,能不講究人情?

相反,華夏誰祖上沒個大人物?

誰不是起起落落過來的,曆史上通篇寫的吃人二字,可不止是平民百姓,連世家也一樣躲不過。

哪個敢說自己祖祖輩輩沒當過泥腿子,那是純往臉上貼金。

韓三平摩挲著下巴,他其實是不希望徐嘉一頭紮進各種電影節當中的,那樣隻會舍本逐末。

但嘉行在商業電影這塊,屬實是成績過於優異,眼瞅縱橫國內無敵手了。

適當將目光投向海外,他也是讚成的,至少他相信徐嘉不是盲目的家夥,這麼一個聰明人做事怎麼可能沒有規劃?

想到這,他開口道:“這樣吧,我給你個王權安導演的聯係方式,回去以後你去跟人聯係一下,他應該能給你幫上不小的忙。”

王權安導演?

徐嘉眉頭微皺了一下,忽地想起來這個名字自己在哪看到過,臉上閃過喜色:“就是這一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成員之一的王權安導演?我就知道找您沒錯。”

三爺這次是真幫上大忙了,有了這個聯係方式,徐嘉等於是多了一份籌碼。

這樣接下來,他再找哈維幫忙,起碼不再是毫無底氣。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