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然我能費這麼多口舌跟你們講一個綜藝項目麼?既然你這麼感興趣,這攤子就交給你了,正好伱和張軍互相配合著一起做。”
徐嘉很滿意二人的表現,目光局限在一個項目或者一個藝人上,那是目光短淺。
唯有思維發散,學會由點及麵,在他眼裡才真正是一名合格的掌舵人。
“按照您這個意思,我們還可以做其他類型的競賽節目,隻要受眾人群廣,沒有什麼是不能做的。”
楊天真被徐嘉的說法打破了常識的桎梏,誰說綜藝就必須是唱歌跳舞這些的。
當初《非誠勿擾》的爆火,也正是因為另辟蹊徑。
張軍跟著舉一反三:“籃球、搖滾、街舞等等這些都可以搞,其他台整的戀綜也挺火的。”
“籃球可以,咱們國家籃球人口還是占比不少的,而且青少年比重很大,隻要比賽節奏做好,成績應該會相當不錯。”
“搖滾的話,可以以樂隊為核心做一檔,不過成績肯定不如說唱,畢竟早就火過的玩意兒,況且那幫玩搖滾的很難會像說唱歌手那樣聽話,配合。”
徐嘉點點頭,表示讚同,這兩個類型其實就是《這就是灌籃》,以及《樂隊的夏天》,說是創新,實際上還是在圈裡兜兜轉轉。
至於玩搖滾的不聽話,那沒辦法,人家這圈子文化在這,有一定受眾和市場的情況下,還是能賺點錢,自然也就不為五鬥米折腰。
這跟說唱那邊情況不一樣,嘻哈在華夏紮根不深,那幫說唱歌手雖然講著real,可車子票子馬子這些財色相關的東西也是圈子內看重的東西。
人家確實一點不玩虛的,明著就是喜歡錢,一個個餓肚子太長時間了,壓根沒見過什麼山珍海味,嘉行這邊稍微畫點餅,那都巴不得往上趕。
“這些節目不要隻做線上,記住我們做的不是一檔綜藝,而是一個文化,就像脫口秀一樣,不光線上要做好選拔工作,線下也要培育相關的市場,隻有整個市場活躍起來,我們才能賺得更多。”
“比方說音樂節,說唱和搖滾都能上,我們把這塊做好,是不是以後有什麼需要聯動了就很方便?這部分群體也被我們死死抓在手裡,籃球的話,線下賽,組織草根球員打比賽,去大學城轉個圈,這都是辦法。”
“想辦法把我們的影響力擴散到年輕人的日常生活當中,提起音樂節是我們,提起籃球線下路人賽也是我們,他們怎麼可能不成為我們的擁躉?”
徐嘉說到這兒,想起那三年,將抬上去的調又給降了回來:“當然,這一切以口碑為前提,線下這塊雖然有脫口秀的經驗,可我們還是要穩紮穩打,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所以目前隻在核心區域去做這些,少而精。”
儘管現在看起來都欣欣向榮,但他知道在那三年裡,國內線下產業將會遭受多麼嚴重的打擊。
現在脫虛轉實,那是生怕到時候血流得少。
徐嘉能做的就是提前下子,先把品牌給做起來,一步一步慢慢來,反正實業最需要的就是沉澱。
“是,我們明白。”
張軍和楊天真對視了一眼,兩人對徐嘉的才乾都徹底服氣。
跟著這樣的老板,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愛的是每次總能引領準確的方向,也讓他們肩上沒有擔子,恨的是跟著這樣的老板,很少有自己能夠發揮的空間,大部分都是按圖索驥,頗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