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場來換取利益,這並不是徐嘉的獨門秘技。
早在改革開放時期就有,除了華夏外,阿三那邊也常用這招。
龐大的人口,就意味著龐大的市場。
何況華夏日益發展起來,大家夥口袋裡也有點比子,願意往外花了,自然就引來了海外巨鱷們的目光。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已然做到了登峰造極,深挖是很難了,隻能去開拓新的市場。
顯然華夏就是那個他們眼中的香餑餑。
比起其他行業,影視市場更容易被接納,一個是國內人民對海外文化並不排斥,另一個則是定價相對較低,幾十元的定價,大部分人群能消費得起。
放在千禧年左右,好萊塢的影片隻要能夠獲得引進資格,那就意味著所向披靡。
很簡單,國產電影製片成本了不起一千萬還是人民幣,引進的好萊塢電影動輒數千萬美元,因為名額有限的緣故,能得到資格的,還俱都是在美利堅都拚殺出來的電影。
拿到華夏當時剛發展的電影市場,自然是降維打擊。
現在就不一樣了,先不說華夏影視行業溢價嚴重,多得是項目組錢不當錢花,甚至投資人的觸手都伸向了海外,就說國產電影也正式成為了華夏市場的主流,海外大片反而經常水土不服。
嘉行在其中的表現尤為突出,也就引起了好萊塢巨頭們的注意。
本來在凱文和羅伯特眼裡,徐嘉就是又一個幻想著從亞洲走向全世界的華夏電影人,抱著不切實際的想法。
可近來的舉動,卻讓他們有些捉摸不透徐嘉。
嘉行始終在深挖華夏本土市場,對海外市場,好像僅僅與華納合作了一部《巨齒鯊》就止步了,對了,還有一部女權主義電影《芭比》,隻是在洽談中。
美利堅市場勾不出來徐嘉,反而是華夏市場的蓬勃發展令他們眼饞不已。
這才有了兩人雙雙應下徐嘉的邀請,來到哈維的宴會上。
聽到徐嘉這一通自賣自誇,凱文和羅伯特還能保持冷靜,倒是一旁的哈維紅了眼睛。
尼瑪,自己這些年一個勁地騙華夏電影走出去,從中當個中間商賺個差價,沒想到真正的財富居然在華夏電影市場本身。
這特麼就是買櫝還珠吧。
“徐,今年1月份的卡普裡好萊塢電影節你看了麼,《寄生蟲》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三項提名,雖然沒有得獎,但也不是沒有希望。”
哈維一個勁地暗示著自己的作用在其中發揮很大,並且後續還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來。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若沒有他的推薦,《寄生蟲》想入選都難。
不過他幫助的力度也很小,不然也不會僅僅隻是獲得三項提名了,這讓他腸子都悔青了,本來隻是想給這小子一點點餌料,勾引其上鉤。
沒想到這條魚不是一般的肥,還被其他獵食者給盯上,早知道多放些餌料了,起碼給其運作個最佳原創劇本,反正卡普裡好萊塢電影節隻是奧斯卡的風向標,實際運作難度沒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