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按徐總說的,整個周邊產品部門大洗牌,管理層全部走人,這個交給人事部門去處理,另外向外招攬人才,爭取把部門給早點重新搭建起來,希望大家不要懈怠,以身為下麵作則。”曾佳頓了頓,“當然我也有責任,周邊產品發展不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作為公司總裁卻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和糾正,回頭我會向徐總遞交上一份檢討書。”
隻能說公司所有人將注意力都放在了主要業務上,這才給周邊產品部門鑽空子的機會。
估摸著這幫人剛做不出來成績的時候,心裡也慌,後來發現居然沒人特麼發現他們,自然而然就變得更加惰怠。
這其中或許有人是被冤枉的,但對徐嘉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他看到的隻是成績不利,那這些人要麵臨的下場也隻有一個,就是滾蛋。
“我再提一點,周邊產品不要隻去找那些工廠代加工,我們也要掌握一定的生產能力,相關工廠該買就買,哪怕從頭開始建起也不用怕,實體對我們還是有一定補充的。”
徐嘉雖然明知接下來實體行業會受到更大的衝擊,但依舊下定決心在這方麵進行補足。
一是工廠對於整個嘉行來說,屬於脫虛向實的重要階段,重資產帶來的意義不是輕資產能夠比擬的,二多添加一些工作崗位,把資金回饋到當地和民眾手中,對嘉行的形象也是良性的,最後就是他不為人知的小心思了。
“譬如小型服裝廠,燈棒廠這些,公司藝人的應援物品我們自己都要有自產能力,當然更多是給到彆人代工,還有口罩廠,明星出行不是總喜歡戴口罩,我們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不要怕虧損,也不要怕市場遇冷,我們虧得起,要敢於嘗試乃至試錯,才能發現正確的方向到底在哪,嗯,這個口罩廠,立即做,往大了做,生產能力儘早提上來,各種規範和質量必須合格,不要怕囤貨,不要怕囤貨,不要怕囤貨。”
徐嘉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讓在場眾人紛紛點頭,學到了學到了。
而他真實的目的,卻被隱藏在諸多要求上,不被人所明了。
以嘉行的實力,那三年壓根用不著再去想方設法地發財,隻是提前做個準備,到時候總有用上的時候。
訓完話後,公司內高層離開了會議室,唯有曾佳特意留了下來。
“徐總,這次的事情我負有很大的責任,辜負了您的期望……”曾佳一臉自責,就開始做起了檢討。
被徐嘉給抬手打斷,說道:“好了,曾姐,這裡就咱們兩個自己人,用不著這麼生分,你的責任有但沒說得這麼嚴重,何況公司那麼多事務壓在你一個人身上,有所疏漏是很正常的,非要說的話,隻能說我們的監管體係沒有跟上來,這方麵是需要加強了。”
他自己都做不到麵麵俱到,怎麼可能苛求彆人做到,在他看來曾佳已經做到她能達到的極限了,這就足夠。
相比起能力而言,後者的忠誠才是他最看重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