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檢索著腦海裡女演員名單,忽地跳出來這位。
如果論年齡合適,再加上演技好的話,那非這位莫屬了。
“能請過來當然好啊,去年金馬、金像雙料影後,那我有什麼不滿意的,我還擔心接不住她的戲。”範圍眼睛一亮,說道。
他是16年的金像影帝,但論起資曆和獎項還真比不過人家惠穎紅,人家77年就出道簽了邵氏,82年就拿了第一屆金像獎的影後桂冠。
這履曆放眼全國,都沒幾個女演員能比得過。
“得,導演、男女主角定下,這不就齊活了,您這跑完宣發後直接來我們公司,咱們就開始籌拍了。”
徐嘉壓根不給對方反應的時間,就這麼給定了下來。
至於那兩個人能不能請過來,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莫說國內就是全球,隻要他想就沒有幾個演員能拒絕他的邀請。
範圍張張嘴,又給咽了回去。
徐嘉把事情都給辦到這份上了,他還真沒什麼可推辭的,就沒拍過這麼順暢的戲,連續兩次痛快的合作過程,已經讓他內心偏向於嘉行了。
可以說以後但凡嘉行再度向他發起邀約,單憑印象分,範圍就拒絕不了。
……
第二日。
《平原上的夏洛克》在這個冷門的檔期,可謂是唯一的黑馬選手。
在本山大叔、範圍黃金搭檔的加持下,再加上嘉行口碑的光環,首日票房拿到了一億兩千萬。
一天的時間,回報率就達到了500%以上,看得旁人那叫一個眼饞,可心裡生不出妒忌來。
很簡單,同樣的電影,放在他們手中,隻怕票房想過千萬都難。
首先,本山大叔和範圍這對老搭檔就不是他們輕易能請動,即便請動片酬絕不會低,其次農村題材的喜劇電影在市場怎麼可能讓觀眾相信能夠值回票價?觀眾都打動不了,又怎麼說服院線方給安排排片?
要知道院線方從來都是看製片方下菜碟,許多電影的票房差,不是差在質量,而是電影院不給排片,上座率再高也個毛用?
現在很多大項目在上映前就簽署了捆綁合同,我這個電影要多少排片,那個電影要多少排片,剩下的電影去爭那點排片率,連競爭的資格從一開始都沒有。
但在徐嘉這兒就不一樣,就憑嘉行這兩個字,無論哪家院線都是橫著走,尤其是萬達,那跟親兒子似的,在這淡季影院到處可見《平原上的夏洛克》的海報。
何況宣發上,通過撬動《馬大帥》的懷念潮,更是吃一波免費的大流量。
這雙管齊下,自然就有了成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