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夥是覺得徐嘉這一套操作,整得忒俗,一點冒險當中曲折離奇的感覺都沒有。
以前都是打怪升級最後打贏惡龍抱得美人歸,那叫一個酣暢淋漓,現在呢,是一通幕後操作,壓根不用他使力,獎杯就到手了,太特麼赤果果的現實了。
看得一旁老謀子那叫一個羨慕,他若是有這種專門的獎項運作,整個人的影壇地位還能更高一些,畢竟就老謀子的電影產量,一年得一個獎,現在那也是不得了了。
“張導,您那邊《長津湖》拍得怎麼樣了?”
徐嘉當然不會忘記這位,而且是深深惦記著呢,對方可比江文這廝能賺錢多了,以前隻不過沒有遇到他這麼合適的合作夥伴,早點讓跟嘉行合作。
這《影》徐嘉少說要營銷得賺個幾十億,該說不說在電影行業上揚的情況下,張國師這麼好的口碑和名號都不溫不火,可見電影人太單純也不好。
看看前世的《滿江紅》,從這部電影才是開了竅,知道電影營銷該怎麼做了,一部四合院硬是轟下個春節檔票房冠軍。
“挺好的,演員和工作人員配合得都很順利,在電影工業體係這塊,你們嘉行是有點趕上好萊塢那邊了。”張藝某感慨道。
在華夏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劇組都是草台班子,全靠導演或者製片人給撐下來,這一點從劇組裡,像張藝某和江文這種名導演幾乎事事都要過問就能看得出來。
在海外,導演是沒有這麼大的權利的,每個任務都分配給各自的職務負責人身上,整個劇組就像是嚴絲合縫的工業生產機器。
但這在華夏電影人看來,就太沒有‘創作藝術’的美感了。
可惜這種‘創作藝術’的方式以虧本居多,也就是名導演能頂得住,那就自然該被淘汰。
“《長津湖》想獲獎,您是不用想了,這種主旋律到了海外那就是水土不服,不過讓您再得個年度票房冠軍還是可以的,咱在這文藝道路上走那麼遠,也是時候在商業道路上,給那些後輩們看看前輩的風采了,您說是不是?”徐嘉笑吟吟道。
這話聽得旁人心裡一驚,這電影還沒拍完,就預定今年票房冠軍了?
狂得過分了吧!
但是一想到說這話的人是徐嘉,他們也就認可了。
如果說國內有人說自己的電影一定能取得成功,大家還相信的話,那這個人就隻能也必須是徐嘉,這就是嘉行一部部出品的電影打出來的名號。
“成,真要像伱說的能得個票房冠軍,那我這把老骨頭加把勁還能再努力拍個幾年。”張藝某聞言也是露出笑容。
按照雙方的協議,若是《長津湖》大賣的話,他也是有一部分票房分成的,票房越高意味著他的酬勞也就越高,誰說老藝術家就不喜歡錢的。
他這把年紀每年都拍電影,除了滿足個人的創作欲望,給家裡孩子留點底,那也是原因之一。
但凡是圈內哪個許久不見的電影人,突然又活躍了起來,那八成是家裡等米下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