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又是一個星期日,宋紅米在煮蚯蚓,不過用的不再是破罐子了。
她鳥槍換炮了。
現在宋家院子裡,宋爹和宋大哥搭建了個棚子,裡頭壘了個土坯灶台,上麵是正經八百的大鐵鍋。
不過這鐵鍋不是新的,裡頭全是焗過的痕跡。
一道道疤痕顯示著這鍋的年頭的不短。
這鐵鍋是宋爹在縣城舊品點買的,按照廢鐵價買的,不過送了看門大爺半瓶苞米酒。
之後又找老師傅給焗的。
老師傅手藝頂好,焗完彆看難看,但不耽誤用。
炒菜有些麻煩,燉煮就一點問題沒有了。
用來煮雞食、豬食更是沒得挑。
現在雞食還是以蚯蚓末和野菜碎為主。
但是豬食卻更雜了。
包括豬草、糠皮、蚯蚓、泥鰍魚和土豆皮、地瓜皮、刷鍋水…
其中泥鰍魚也是宋紅米強烈要求的。
上輩子她沒在農村生活過,很多東西想不到。
所以之前她想到了蚯蚓喂豬,因為她知道蚯蚓是高蛋白,是好東西。
但她沒想到其他的。
好在她觀察力不差,看到村裡不少鴨子居然不用喂食。
就有些好奇,最後才知道鴨子可以自己捕獵,捕捉的是小魚小蝦和泥鰍魚。
泥鰍魚她知道啊,也吃過,還有黃鱔,價格都不便宜呢。
她沒想到村裡的水泡子和田地裡泥鰍魚都不少。
可是人們很少會捉,更沒人吃。
為此,她問過宋母,得到的答案是做泥鰍魚費油,而且還有土腥味,不好吃。
宋紅米覺得有些暴殄天物。
但是一時她改變不了家裡人的觀念。
可她也有辦法,就是讓宋爹多編織幾個魚簍子下到自家田地裡,捉泥鰍魚喂豬。
這下子家裡雞食、豬食檔次全上來了。
改變真的肉眼可見,這才多少天,小雞都大一圈,母雞更是天天下蛋,不帶落的,豬也是肉眼見長。
宋母都有些後悔,豬抓少了,要是開春多買幾頭小豬就好了,這麼喂一年,肯定都能成大肥豬。
宋爹也說了,其實之前村裡有人下簍子抓泥鰍,他一直以為是吃,還尋思這家人口味真怪,現在想
來應該是喂豬或者喂雞。
“誰都像你這麼實誠呢?”宋母很是不樂意,有些抱怨。
因為宋爹將泥鰍喂豬的事兒告訴宋大伯和宋三叔了,回頭還要告訴兩個姑姑。
宋母的想法是悶聲發大財,再說泥鰍就那些,要是大家都抓,就不夠了,以後家裡豬吃啥。
宋爹也有理由,“你彆忘了,咱家馬上就要拉土墊地基了,也得找大哥、三弟幫忙。”
現在春耕結束了,是時候弄後麵的地基了,這可不是小活兒。
宋爹一說這話,宋母不吱聲了。
宋紅米笑笑,她站宋爹。
關鍵這事瞞不了多久,還壞情分。
在農村,哥兄弟都是有些抱團的,要不然擎等著挨欺負。
且不說,宋大伯是村長,她家得了不少方便。
彆的不說,就說地基,也不是說批就批的。
就是她上學,也是搭宋大伯的人情。
彆看村長官小,在這一畝三分地上挺好使的。
不過再是親兄弟,也都有自己的小家了,也得禮尚往來,總指望索取,不想投入,再親近的關係也長久不了。
所以對於宋爹的做法,宋紅米很是讚成,再說到墊地基這事,她也有些想法,是該和爹娘說說了,“爹,你和大哥一天能做幾個飯桌或者是凳子啊?”
宋爹愣了下,“四五張桌子肯定能做,要是凳子,我們爺倆使勁乾,十幾個吧。”
宋紅米又問,“爹,是不是村裡挺多家缺家具的?”
這回是宋母回答的,“缺也沒人打,除非要娶新媳婦了,打家具不要錢啊。你問這個乾嘛?”
宋大哥、宋大姐包括宋小弟她們也都瞅著宋紅米,不知道她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宋紅米不再賣關子,“如果爹免費給他們打家具呢,然後讓他們免費給咱家幫忙,互相換工。爹和大哥一天就能做一套桌椅,就用這個換他七天八天的工,願意換的可以事先說好了,互相都不用管飯,有大伯和三叔家幫忙,再換個五六家,地基這活兒就好乾了。爹和大哥需要付出的就是閒暇的五六天功夫。”
她這小算盤打的絕對精明。
誰讓宋爹和宋大哥有手藝呢,他們就有優勢。
所以宋爹一天可以換他們很多天。
而且農村
勞動力不值錢,讓他們免費乾幾天活兒,就得一套桌子,估計很多人家都要搶著乾。
宋爹越琢磨越合適,“木材讓他們自己準備,我和建國就負責打,真不費事。多找幾家,能把地基墊的高高的,這事上算!”說完哈哈直笑,“還是我小閨女這腦袋好使,我以前咋沒想到呢。”
宋母也聽明白了,直拍大腿,“孩他爹,你說蓋房子能不能這麼整?”
宋爹想了想,“家裡親戚不能這麼弄,顯得生分,彆人倒是可以。”
宋母明白,“那也行啊,外人不用供飯,省多少事兒,還省錢,這招好。”
宋大哥嘟囔,“我和爹做家具也值錢。”
“沒人請你倆打家具,有屁錢。”宋母罵了句。
宋紅米憋笑,覺得宋母這話和上輩子那句“想屁吃”,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