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自習室不,是“全省指紋信息破案會戰”辦公室裡,就隻剩下敲鍵盤和鼠標的聲音了。
江遠背靠著椅子,也是盯著電腦屏幕,畫一次特征點,就看許多副的指紋。
指紋會戰時的指紋比對,與日常的指紋比對是截然不同的。首先,能夠入選指紋會戰的指紋,都是各地選送的,有數量限製,有名額限製,還有進出機製。
簡單來說,小案子不要,沒有經過時間沉澱的不要,不是各自自己痕檢多次匹配過的不要。
所以,進入到指紋會戰的指紋,要麼就是大案重案的指紋,要麼就是難度較高的疑難指紋。有的指紋,可能就有正常指紋五分之一,乃至於六分之一了,還要嘗試匹配。
對於這些疑難指紋,相信指紋匹配係統是沒有意義的。
這種普通痕檢就會做的事情,根本用不著費勁的填寫各種報告單,然後提交給專家來處理。
正因為如此,辦公室裡的指紋專家們,此時麵對疑難指紋的時候,候選指紋量,直接都是放在200甚至300以上。
等於是將人的作用,或者說,是將人的工作量,放到了最大。
專家們啪啪啪的拍過去的指紋,以往可能用軟件就篩走了,現在全部用人力再過一遍,還得是痕跡鑒定方麵最高級的人力。
但不如,正常的使用軟件係統,大部分的積案都是不可能比中的。
這也是刑偵技術與普通技術的極大差彆之一。普通技術可能更講究性價比,願意放棄一部分的功能性,以保證成本和效益。
刑偵技術也要求成本,也要求投入產出,但在某些時候,刑偵又寧願花費巨萬,也要不惜成本的破案。
這種邏輯上的衝突,從一開始就困擾著專家們。
不過,這份困擾,並未影響到江遠。
他就是想簡簡單單的匹配匹配指紋,而他也確確實實是這麼做的。
這時候,一隻好似平行四邊形的指紋,從江遠的眼前劃過。
江遠的腦海中,立即浮現出了昨日見過的一個指紋。
昨日看過的指紋,有類似的平行四邊形,亦是非常少見的指紋形態,由一名非常少見的變態強悳奸犯持有。
雖然說,剛剛刷過去的這個指紋,在軟件係統上,與昨天看過的指紋,沒有絲毫的關聯它是因為江遠比對一起搶奪案而出現的。
但是,江遠首先想到的,還是將兩者並到一起,人工比較比較。
兩枚指紋,都模糊的厲害。
雖然以人眼看上去,兩者都有非常明顯的平行四邊形的形狀結構,但軟件係統顯然不是這麼認為的,單看裡麵的溝、點、翹,兩者的重合度不到30。
但紋線的趨勢是一致的。
說明其中一枚指紋正好模糊到了關鍵處,並可能有嚴重的變形,同時,另一枚指紋可能也是如此。
江遠一邊想,一邊比較,再三確認以後,他才在右側輕點了一下鼠標右鍵,做出標記:認定同一。
辦公室裡的各個角落裡,頓時響起聲響不已的“叮咚”聲。
沒有關閉提醒的在場專家,都由此獲知了一個新消息,有人對某指紋認定同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