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105被擊中,一腦門腦漿噴在了牆上,屍體滑落到地麵,流出更大量的血液,其他人接著就喪失戰鬥意誌了。”
江遠就站在血泊前,在無屍體的情況下,口述了這段犯罪現場的發生經過,有如親見。
作戰期間,現場的人很多,身上還都帶著執法記錄儀,原本是不需要犯罪現場重建的。
但是,犯罪現場重建的二次背書在有事的時候,其實還是非常有用的。
最關鍵的是,核心人物的判斷並不一定能夠通過影像判斷出來。
其實,如果不是非常謹慎,或者太過於見多識廣的,緝毒支隊的支隊長,原本是不必向江遠提出此點的。
默認黃立就是該犯罪團夥的首腦,簡單方便到近乎完美。
緝毒支隊直接就可以宣布殲滅了該犯罪團夥,若是團夥內成員再配合一點,簡直無敵。
隻是看起來,尹支隊長似乎沒有這樣的念頭,或許是擔心參與的單位太多了……
總而言之,事前沒有確定的事情,事後確認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就好像事前太著急了,沒有戴套,那事後做個檢查,有備無患總是好的。
江遠就像是試劑,也沒人知道他是怎麼做的,但看著他做事,大家就感覺很安心。
從一樓到六樓,樓內是一片破敗。
江遠踩著板橋往裡走,不時的停下來做評述。
緝毒支隊的支隊長希望他能通過指紋之類的方式,將重要地點的指紋找出來,從而證明某些人是販毒團夥裡的重要人物。
方式和思路也沒錯,但就是效率比較低,而且,隻是單純的取指紋的話,普通的刑科人員其實也就取了,不是一定要江遠來做。
倒是血跡分析和犯罪現場重建這種事,緝毒支隊裡能做的一個都沒有,用來判斷核心人物卻非常好判斷。
像是那種彈雨紛飛中還被帶著跑的,或者中彈了卻沒有被留下來,而是被同伴或背或扛或扶的往上撤離的,不是大老也得是親兄弟。
販毒團夥裡的親兄弟可能都做不到這一點。
江遠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了起來。尹支隊長等領導固然是懂刑偵的,可能還懂一點刑科,但他們本質上是麻瓜,不可能讓他們來指導刑事科學的具體工作的。
反正,最終給他們答桉就是了。
江遠一路上行,很快就做到了三樓。
這時候,已經有人開始跟著江遠的腳步走了。
現在是現場勘查的時間,麻瓜們都在外麵休息呢,能留在主樓裡的,基本都是刑事科學技術人員,有的人乍聽江遠說兩句,還不覺得,聽著聽著,就慢慢的開始注意起來。
lv5的血跡分析,配一點lv4的犯罪現場勘查,還有足跡和指紋的輔助,這份實力其實能把大部分的普通現勘降智成麻瓜。
而稍微有點追求的,聽著就會覺得很提神,很爽快。
江遠等人自然也不會阻止彆人聽,漸漸地,江遠在前麵走著,不時的停下來讓王傳星做記錄。
而同時間做記錄的,可能就會有十幾個二十個人。
牧誌洋在旁邊看的忍不住拍了張照片,自言自語道:屬實是分布式儲存了。
大家自然不會理睬麻瓜。支隊這一級的刑警,日常做的桉件的數量是遠遠比不上一線基層的。
但要論追求的話,基層的上升空間極其有限,基層警察其實跟中小學教師一樣,基本不會有職務上的晉升。但在支隊一層,警員的追求往往就有機會落在實處了。
哪怕是刑科技術人員,多學一點東西,也總是好的。
“尹支隊。”江遠沒等全部六層做完,到了五樓,隻看了幾眼,就掏出了手機。
“怎麼樣,江遠,做完了嗎?”尹支隊笑嗬嗬的。
“沒做完,但我擔心審訊這邊產生誤解,所以想先打電話。”江遠直接說了情況。
尹支隊長立即意識到是有問題,忙道:“你說,我記著。”
“三樓抓獲的犯罪嫌疑人,這裡的標注的是17號,一名32歲左右的男性,身高一米七。這位應該是販毒團夥內的核心人物,至少地位不下於黃立。”
尹支隊長問:“有證據嗎?”
“恩,他有兩次處於危險之中,都是團隊中的較重要人物,五號救回去的。五號應該是綽號釘子的團隊核心人物。另外,在五樓,17號和該團隊核心人物茶客都需要撤離,五號選擇了帶走17號。茶客重傷,被留了下來。”
“明白了。”尹支隊長始終掌握著現場信息,知道江遠沒有采用自己的方案做現勘也沒吭聲,畢竟,他也知道自己和江遠比起來,是屬於麻瓜的。
而現在有了結論,尹支隊長自然相信江遠的判斷,收起手機就安排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