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中年男是康濤的父親,五年前康母因病去世,康父守了亡妻三年,前年再婚。
那邊女方是離婚人士,膝下一兒。
父親重組家庭,康濤沒加以阻撓,也沒提彆的條件,隻明言一條,分家。
養老父親他責無旁貸,繼母自己有兒子,他沒有義務不是,更不可能生活在一起,讓媳婦伺候繼母,看繼母眼色過日子。
很多事情親媽行,繼母不行。
那位繼母大毛病沒有,就是愛占點小便宜補貼自己兒子。
兩老扯了結婚證,康濤就在種植基地附近修了三間平房提供給兩口子住,一個月給一千塊生活費,康父偶爾到基地幫忙,康濤采用臨時工的薪金結算。
之所以算那麼清,是因為繼母養了個不爭氣啃老的兒子,沒有血緣關係的便宜弟弟,康濤沒道理養他,啥事算清楚一點的好。
康父湊近了一點說道:“既然快好全了,讓佳芸好好在家養著,沒事少出來走動。”
康父也沒啥大毛病,對自己唯一的兒子也是疼愛的,就一點,極愛麵子。
自從知道兒媳婦得了那個什麼抑鬱症,一再囑咐康濤莫要外傳,悄咪咪治病。
他自己也把這件事捂得緊緊的,連老伴都沒露半點口風。
錦離:“爸,我知道了,佳芸的事你就彆操心了。”
康父橫眼看過去:“我是你爸,我能不操心嗎,要我說啊,實在治不好就離了,你要考慮到豆豆,豆豆才兩歲,以後他要上學,被同學老師知道他有一個神經病的媽,他抬得起頭嗎!”
錦離不冷不熱糾正道:“爸,我都跟你說多少次了,佳芸不是神經病,那叫產後抑鬱症。她是生豆豆得的病,我絕對不會跟她離婚的,這件事你不要插手。”
考慮到康父一個農村人不懂產後抑鬱症,錦離耐心解釋了幾句。
以往兩父子一談及戈佳芸的病就會吵架。
康父聽的一知半解,老一輩的農村人一聽什麼心理出了問題瞬間就和神經病掛上鉤。
康父還是堅持,治不好離婚,自己兒子爭氣,事業有成,長得又板板正正的,人品口碑也經營的好,這一片哪家父母不羨慕他,離了婚隨便挑,根本不愁,康父底氣很足。
兩人談得有點不歡而散。
最後,錦離說道:“跟你解釋半天你也聽不懂,聽不懂你就彆插手,都說了能治好,你老提離婚乾嘛,開口閉口就離婚,提習慣了,話頭沒遮住,以後傳到佳芸耳朵裡,你不是給你兒子添堵嘛。你還是把自己養老金看牢了,彆被你那便宜兒子全哄了去。”
一提便宜兒子,康父臉色更難看了,嘰嘰咕咕嘮叨幾句,黑臉走到另一壟草莓地埋頭摘草莓。
他發現自從再婚,兒子很多事情根本不聽他的,錢財上防他也防得很緊。
其實康濤哪是在防他喲,分明是在防那對半路出現的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