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明庭在家,劉永山和劉程已經選好了地址。
他們本來有一些錢,可是明庭說了,先從他賬上走,反正他和蕙娘也花不了什麼錢,先拿出來辦正事兒要緊。
明庭又找齊銘,在韋府旁邊租了一個寬敞的宅子。他把設計圖畫出來交給齊銘,請他幫忙找木匠做一些桌椅還有小孩睡的小床。
齊銘對明庭要辦軍士幼兒園很好奇,等聽了他的思路,齊銘連連說好。
把將士們的孩子們集中起來,專人照顧、遊戲、還有人教識字,小朋友在幼兒園吃飯,將軍嫂們從家務俗事裡解放出來,這的確是件很好的事情。
將士在前線賣力地殺倭寇,大後方安定很重要。
這麼做,軍嫂們有了工錢,孩子們也得到很好的照顧,將士們也能安心殺敵。
隻是,明庭會貼很多銀錢進去。
這完全就是出錢做好事!
齊銘認為明庭是個大好人,能這麼愛護關心下屬,這種上司十分少見。
明庭的幼兒園計劃書裡,還提到了聘請曾經受傷落下殘疾的士兵當保衛。
畢竟,將士們做的是殺倭寇的事情,他們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就更需要人保護。
原世界,倭寇能囂張地在州府闖進齊銘家,殺害他一家老小,可見他們心裡是沒有法度的。
若是明庭惹毛了他們,這些人說不定會對幼兒園的孩子們下毒手。
所以,幼兒園的安保工作非常重要,這是重中之重。
明庭這麼心細,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齊銘自愧不如,拍胸膛保證這事兒一定會給他辦好。
他絕對能挑出可靠的人選,不會讓孩子們遇到危險。
短短幾天休假,明庭忙得像騾子一樣。
除了每天花半天陪蕙娘,剩下的時間他不是在忙酒樓的事情,就是在忙幼兒園。
這兩樣不是幾天就能建好的。
明庭給酒樓畫了設計圖,要重新裝修,如何布置,都寫得清清楚楚。
幼兒園也要有教室,休息室,廚房,還得有許多適合孩子們的玩具,甚至這些小朋友也要強身健體,學一些簡單的拳法。
休假的最後一天,明庭把將士們叫來,跟他們說了自己的打算。
“隻要我在瑤州一天,幼兒園就會辦一天,大家的孩子都能送來,有專人照顧,吃飯睡覺完全不用操心。”
“等以後咱們條件好了,說不定我還會辦學校,請老師給孩子們啟蒙,教他們識字學文化,學習好的,還可以去考科舉。”
“總不能叫孩子們跟咱一樣,是大老粗。以後天下太平,需要武將的時候少,讀書人才吃香!”
這是明庭的承諾,他要讓大家無後顧之憂。
本來,大家夥兒以為明庭有啥重要的事情要說,誰知道居然辦幼兒園,給他們婆娘提供工作,這是誰都沒想到的。
明庭的話說的極有道理,將士們都非常認同。
要不是沒文化,他們怎麼會走上打打殺殺的道路呢!
現在有了子女當了父親,誰不希望孩子有出息,不希望兒子能讀書識字有本事呢!
如今有這麼好的事兒,他們當然是雙手支持,一個個都對明庭感激萬分。
回家,這些人跟家裡媳婦兒一說,那些娘子們也很開心,紛紛說伯爺是個好人,重情重義,還讓自家男人一定不能辜負了伯爺。
在家呆了短短五天後,一行人又整裝出發,去海邊訓練。
回來的時候,風平浪靜,天氣不錯。
明庭也沒放他們休息,大家吃了飯直接上船。
一百多號人分成兩批,第一批上船的人很興奮,見明庭叫人準備了許多木桶,他們還挺好奇。
“伯爺,這些木桶做什麼用啊?”
明庭笑得神秘:“等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等到了海上,開始起了風浪,有人受不住了,撲到木桶跟前,抱著桶開始吐了起來。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很快,一大半人都開始暈船狂吐。
看到這群旱鴨子的反應,明庭有些頭疼。
暈船的人很多,還得好好治一治。
不然到了海上,敵寇殺過來了,大家還在吐,這怎麼行!
等第一批人下去,木桶又換了一遍,看到同行們臉色慘白,第二批上船的軍士們有些警惕。
不過警惕也沒用,這就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最後他們不但在船上吐,下了船還趴在地上吐。
“伯爺,我寧願在陸地上打,也不想上船……”
“對啊,真是太痛苦了,晃晃蕩蕩,我連刀都拿不穩……”
“為什麼天在轉?有人可以扶我一把嗎?”
暈船這事兒,還真不是一兩天能治好的。
明庭隻能不斷帶他們下海,不斷適應,上岸後又拿出空間的藥材做藥膳,改善大家體質。
至於暈船特彆厲害的人,明庭還自己製作了類似暈船藥的藥丸。
幸好齊銘招募的士兵裡麵,不少人是瑤州本地人,從小船上長大,他們一幫一地照顧這些“旱鴨子”,傳授經驗,暈船的人倒是漸漸少了起來。
因為這事兒,明庭在給昌帝的信裡跟他訴苦。
他把暈船是什麼樣,會怎麼把膽汁都吐出來,口裡隻有苦澀味,都寫了出來。
不過最後,明庭依舊跟昌帝保證,他肯定會把大家訓練出來,一定會讓鄭國擁有最先進的海軍。
“明庭忠心啊!”
昌帝拿著信,跟周後說道。
自從周後懷孕,他就經常過來坐坐。特彆是當太醫說,皇後腹中有雙胎,昌帝更是激動。
周後是他平定天下後第一個懷孕的人,她懷的本就是嫡子,一來還是一對兒,昌帝能不高興麼!
哪怕太醫說周後懷相好,身體很健康,昌帝還是忍不住擔心,每天都要來看看她。
老夫老妻,說話沒那麼多規矩,昌帝倒也不會把明庭的事情瞞著。
“二郎,我打的賭贏了。你看,定遠伯每個月寫兩封信,信上的錯字越來越少,會的新詞也越來越多,可見他是在真心學習,提升自己。”
周後看完明庭的信一邊誇他,一邊擔心那些將士們。
“臣妾覺得,明庭說的辦幼兒園很好。沒想到他粗中有細,還能為將士們考慮這麼多。到底是要當父親的人了,比以前成熟穩重多了。”
“隻是,這孩子也忒小心謹慎了,事事都寫信彙報,還說怕人告他,拉攏人心。”
周後掩口而笑。
“就這麼些人,他能做什麼!這也太小看二郎的心胸了。”
周後的話,昌帝很認同。
不過,明庭這麼實心實意地坦誠,他很高興。這是把他當成君上,才這般謹慎行事。
“明庭是個不錯的,長進了不少,就是這字怎麼還是歪歪扭扭?”
昌帝有些嫌棄。
“朕下次賞一些字帖給他,讓他好好把字練一練。”
等朝廷的兵馬糧草都到了的時候,已經是一月份。
北方天寒地凍,瑤州地處南方,雖然沒有那麼冷,但潮氣大濕氣重。
這種冷和京城不太一樣,為了防止士兵們凍手凍腳,明庭讓軍醫研製出了凍瘡膏。
因為新朝建立,許多地方還需要用兵。
哪怕昌帝很想多給明庭一些兵力,在兵部的大臣們研究了很久後,也隻不過派來了三萬。
剩下的,昌帝讓齊銘在瑤州本地征。
考慮到冬天倭寇都龜縮起來,不會出動,明庭乾脆讓三萬人在一起訓練。
鎮山拳和降龍掌練起來,體能也要狠抓,同時,將士們的夥食也得安排好。
雖然昌帝撥了軍餉,可軍隊的夥食就那樣,對運動量大的士兵們來說,完全不夠。
哪怕以前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可明庭還是絞儘腦汁在想了辦法。
齊銘弄來一些船,在加上之前明庭乾掉倭寇搶了十艘船,他叫三萬人輪著出海,進行海上訓練。
有的人的的確確是暈船,不管是鍛煉還是吃藥都沒用。
這一波人數還不少,被明庭弄下來,成立了炊事班。
明庭讓炊事班的戰士們學著養豬,養雞、鴨、鵝,等這些都養大,正好供給軍隊。
至於蔬菜什麼,士兵們輪換著墾荒種地。
這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炊事班士兵捉來小豬圈養的時候,明庭還動手給它們做了小手術,保證這些豬一個個都能長成大肥豬。
不少人大開眼界,說原來伯爺全能,什麼都會。
最開始跟明庭來瑤州的人,已經被他訓練出來。現在他們分散下去,訓練新兵,整個練兵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明庭終於空出時間,開始研究船。
瑤州很多人從事海上貿易,前朝就有不少人南下南洋諸島,東行到倭國,把瑤州的東西賣到海外。
所以在造船上,瑤州有很多老工匠,都是專家級彆。
齊銘知道明庭要造船,把這些老工匠都安排過來,看他有什麼要求。
本來,大家還以為這位伯爺是個外行。
沒想到不管是畫圖還是對船的了解,他都講的頭頭是道,甚至明庭還結合了這些船的優點,做了改進。
他想造軍船。
船上除了糧食之外,要儲放大量彈藥,所以需要相當大的儲存容量,同時要堅固結實。
最最重要的是,船身要有炮筒,不止一枚。
炮本身就重,一枚18磅炮就有兩噸重,所以船的承載力是最關鍵的。
“大人,這炮筒是何物啊?”
有老工匠問道。
“這是機密,不過,有了炮筒,就能把倭寇趕走,讓海上恢複平靜,瑤州人又可以大大方方地坐船出海。”
明庭笑著,讓工匠先按照他畫的圖紙,比例縮小,造出模型來,剩下的事情他要先和齊銘商量。
“造炮?”
聽了明庭的計劃,齊銘大吃一驚。
之前起義軍曾經用過炮,可是那麼笨重的東西,能放到船上去嗎?
而且海麵起起伏伏,哪怕船上裝了炮,命中率也成問題。
“齊大哥,你不能這麼想。”
明庭開始給齊銘洗腦。
“你應該想,如果船上有了大炮,見到倭寇的船,我們就可以遠距離攻擊,直接轟他們,讓他們下海喂魚。”
“這樣一是避免了倭寇上岸,殘害百姓,二則是將士們減少近身肉搏,就不會有傷亡。”
“而且,這炮筒不止一層。船的兩側排炮,直接建兩層,甚至以後可以建三層。你想想,有了重武器,我們的船守衛我們的海域,還有哪個敢來撒野?”
齊銘被明庭描述的畫麵給繞暈了。
他本就仇恨倭寇,現在一想到明庭說的在海上作戰的畫麵,心中立刻熱血沸騰起來。
等看到明庭畫的圖紙,跟陸地上的火/炮不一樣,他忍不住好奇。
“我做了改進。”
造炮需要齊銘幫忙,明庭也沒有瞞著他。
“我的預想是兩層甲板,上層布置12磅炮,下層布置24磅的炮,一共弄60枚。你想想,這麼多的火/炮集中到倭寇和海賊的船上,保證直接給他們炸得灰飛煙滅!”
“什麼?60枚?!”
齊銘驚呆了。
算了一下這些炮加在一起的重量,還不算彈/藥,齊銘有些暈眩。
“你知道這要花多少錢麼?”齊銘盯著明庭。
“朝廷未必會撥銀子!而且造船造炮,都要跟兵部上報,你這獅子大開口的,誰會批!”
六十枚炮,你是打爽了,可陛下不會同意啊!
剛建國,到處都需要銀子呢!
明庭一想,好像也是。
想一步到位,把曾經風靡某個小世界航海史的風帆戰列艦造出來,國力也不允許。
“那要不,就先一層?弄20枚炮?這已經是最低要求了,再少不行了。”
明庭堅持道。
“我想想,我再想想。”齊銘揉了揉太陽穴。
他現在覺得,定遠伯哪裡都好,就是步子邁的太大,這是很容易扯著蛋的。
齊銘更擔心的是,明庭這樣,會不會被人參他。
畢竟,那些言官芝麻大點的事情都能拿出來說道,更何況明庭要乾這種大事。
明庭倒沒把齊銘的擔心當回事,他按慣例給昌帝寫信,把自己畫的軍船和炮筒的圖,一股腦兒地塞進信裡。
“老大,昌帝可不是厲帝,不會這麼容易被你說服的吧!”
奉天看著明庭封好信封,用火漆封蠟,蓋上了自己的私印。
如果是厲帝,早就堅定不移的支持明庭了,可現在頂頭上司換了人,他寫信過去,不會被昌帝罵嗎?
“你忘了,我是運靈。”
明庭微微一笑,“隻要是我誠心想做的事情,沒有不成功的。等著瞧吧!”
明庭對老吳叮囑再三,說這封信是機密,必須親自交到陛下手裡,老吳應下,換了便衣,趕去京城。
因為是明庭寫的私信,昌帝拿到後也沒和折子放一起。
隻要定遠伯不是上折子,書信對昌帝來說,就是非正式交流。
拆開厚厚的信,昌帝第一眼就看到了明庭畫的船。
或者說它不是船,更像是軍船,軍艦。
“威風,真威風!”
昌帝原本就是在馬背上得到天下,親自指揮過無數戰役,還上陣殺過敵。
所以,作為一個有雄心壯誌的君王,看到這船第一眼就喜歡上了。
加上自從明庭到瑤州後,每次寫信都說要練水兵,讓鄭國有自己的水軍,有自己的軍船。
這些信不斷積累,跟催眠暗示一樣,在昌帝看到軍艦的這一刻,徹底引爆。
“這樣的船,真的存在嗎?”昌帝手指摩挲著圖紙,眼神有些癡迷。
特彆是看到紙上的炮筒,一改傳統的笨拙,不但變輕巧了,還多了兩個輪子,能夠輕鬆移動。
明庭在圖紙上注明,這種炮不但海上可以使用,陸地上也可以使用。
它子母銃結構,炮筒有6個子銃,射速提升,炮尾轉向的舵杆,也提高了射擊的精準度。
這炮/筒完全可以海上有倭寇的時候,打倭寇。陸上有敵人的時候,運送下來打敵人。
一舉兩得,一炮兩用。
妙啊!昌帝心動了。
雖然造/炮是花錢,可這不是多功能麼!
先安在船上,等把倭寇打跑了,就可以把炮送到彆的地方,鎮守朕的邊疆。
跟傳統的火/炮比起來,已經非常節約成本。
更彆提,可以連續性發射6次。
上過戰場的昌帝十分清楚,在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
敵人的炮剛上膛,自己這邊就轟轟轟一連串打過去了,到時候贏家是誰,一目了然。
昌帝一拍桌子:“朕要造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