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德法師的煩惱,沒多久就解決了。
原世界撫養男配的老夫妻來歸一寺拜佛,見到明庭後十分喜歡。
在征得他和弘德法師的同意後,老兩口領養了明庭。
上戶口的時候,明庭跟著老爺子姓項,戶口本上的名字叫項明庭,這叫他十分高興。
項爺爺和項奶奶曾經有個兒子,二十多歲出車禍去世,去世的時候還沒有結婚,更沒有子女留下。
兩人原本以為這輩子就這麼過,和老伴兒一起相扶到老,沒想到他們晚年遇到明庭。
兩個老人相信這是緣分,對這個孫兒很歡喜。
不過,哪怕明庭戶口在項家,他也有一大半的時間呆在歸一寺。
本來項爺爺想送明庭去幼兒園,被他拒絕了,他說喜歡在廟裡聽師父念經。
他們還以為明庭年紀小,會坐不住,沒想到明庭很習慣歸一寺的生活。
想當初,他在修仙世界的時候,在萬佛門跟著那群老和尚住了二十多年,佛門生活對明庭來說一點兒都不枯燥,早就習以為常。
明庭覺得在歸一寺和在家裡沒什麼區彆。
歸一寺的和尚們在後院開辟了菜園子,種了各種小青菜,辣椒、番茄、南瓜……平時除了米麵油,他們更多都是自給自足。
明庭也會跟在師父和師兄身後,幫忙澆水,捉蟲,忙得不亦樂乎。
男配第二個心願是希望全國人民都知道他做的飯好吃。
這個心願,和當和尚一點兒都不衝突。他可以學做齋飯啊!
於是,每次師兄下廚的時候,他會跟在旁邊看著,邊看邊學習,甚至還會讓師兄教自己。
就因為這個,他還多了一個綽號叫小饞貓。
明庭很想解釋,他並不是嘴饞,真的隻是想學習齋飯而已。
不過,他會偷偷在大家喝的湯裡加上稀釋的靈泉,在師兄做菜的時候,拿出一些自己空間的蔬菜摻進去。
弘德法師已經快七十歲,明庭希望老師父能健健康康,活得久一些。
去爺爺奶奶家的時候,項奶奶會給明庭做很多好吃的,他也會趁機用靈泉和藥材調養老人的身體。
好人當然要長命百歲才行啊!
弘德法師對小沙彌管的並不嚴格,沒有叫他們禁葷腥。
一是小孩子是長身體的時候,需要補充營養;二是這幾個小沙彌隻是廟裡收養的孤兒,並不是受戒的出家人。
自從明庭有了爺爺奶奶,老人家也時常邀請其他小沙彌到家裡吃飯。
他們很喜歡孩子,更憐惜這幾個娃娃孤兒的身份,每次都會準備很多好吃的飯菜和零食。
幾個小沙彌也非常喜歡項爺爺和項奶奶。
就這樣,明庭春天跟著師兄在山上掰筍子、摘桑葚,夏天跟他們采蘑菇、撿地衣、摘木耳,秋天去打野板栗和核桃,冬天就老老實實呆在廟裡看雪中紅梅。
等到6歲,明庭鬨著要和師兄們一起上學。
雖然項爺爺希望明庭去縣城念書,可明庭更願意和幾個師兄們一起,項爺爺和項奶奶乾脆搬到山腳下。
他們的身體被明庭調養了一年多,現在爬山腰不酸腿不軟,去體檢的時候身體各項指標都很好,醫生說他們能再活20年,把老兩口樂壞了。
兩人像義工一樣,有時間會到山上來,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項奶奶幫忙做齋飯,爺爺會買一些水果送來。
自從上學後,早上明庭和小沙彌們一起去學校,中午在爺爺奶奶家裡吃飯午休,下午繼續去學校。
廟裡的小沙彌都在這裡念書,所以明庭的到來,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許多同學看到他光頭,隻覺得明庭很可愛。
剛上學一個月,明庭的班主任發現他是個天才,課本上的知識早就學會了。
班主任非常驚奇,特地拿了二年級的試卷來考明庭,結果他交了滿分卷。
最後,班主任跟校長申請,明庭直接跳級到了三年級。
之後他又跳級兩次,每次都是班上年紀最小的同學。
因為小學和初中學校相鄰,老師們都知道有一個小沙彌連著跳級,讀書非常厲害。
等明庭15歲完成了高中的課程,成了縣一中年紀最小的高三學生,還參加了高考。
項爺爺和項奶奶對他沒有什麼要求,就是希望小孫子能開開心心,身體健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弘德法師早就發現明庭和彆的孩子不一樣。
他過目不忘,讀小學就把經書背得滾瓜爛熟。做早課和打坐的時候,彆人在明庭這個年紀會打瞌睡,坐不住,根本靜不下心來,隻有明庭能耐下性子。
弘德法師跟項爺爺項奶奶說,明庭和佛有緣,隻是塵緣未了,時機未到。
高考之前,項爺爺問明庭想考什麼學校學什麼專業,明庭說想學計算機。
其實這些年,明庭心裡一直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就是這世上再也沒有被拐走的孩子,學計算機能實現他的心願。
當市理科狀元的喜報送來,明庭正在歸一寺做齋飯。
歸一寺比較偏僻,香客不是很多。
寺廟多年沒有修繕,有些簡陋,甚至有些房間很破舊。
廟裡會給香客提供齋飯,收費很便宜。
九零年代是5毛錢,現在3塊錢一份,有一碗米飯、一份湯、一碟涼拌菜和兩道素菜,管飽。
明庭這些年暑假和寒假一直在歸一寺幫忙。
他現在廚藝大漲,許多香客都知道歸一寺裡有個叫明庭的小師父,能把普普通通的豆腐做出絕美的味道。
因為明庭還是學生,隻有假期在,所以假期的時候來歸一寺的人會比平時多很多。
有的人是信佛,也有一些是喜歡素食的食客,甚至還有一些來旅遊的遊客。
口碑就是這樣一點點打造出來,傳播出去。
“師兄,隻要我們努力下去,總能湊到修繕的錢!”
明庭很樂觀。
自從他來了歸一寺後,歸一寺的香火錢相比之前增加了許多。
拜佛的人許願,很多心願都能靈驗,再加上這裡的齋飯好吃,如今的狀況比原世界好出很多。
教育局的領導沒想到理科狀元年紀這麼小,還是在寺廟長大的孤兒,獎勵了10萬元獎金,加上縣裡和學校給的獎金,明庭手裡也有了14萬。
他把錢分成兩份,一份孝敬項爺爺和項奶奶,一份捐給歸一寺,作為修繕的費用。
至於學校,明庭並沒有選擇京城的學校,而是選了一個省內的985,這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
“我想離家近點兒。”
鏡頭那邊五官漂亮的光頭少年,笑得十分靦腆。
這時候大家才想起來,他也不過才15歲,正常人在這個年紀還是初中生。
明庭報考的學校為他提供獎學金,免去了學雜費,甚至提供了在圖書館幫忙整理圖書的勤工儉學工作。
這時候網絡已經比較發達,關於明庭的新聞被傳到網上,網友們親切地稱他為學霸小沙彌。
因為歸一寺出了高考狀元,許多人慕名前來,一時間,變得非常熱鬨。
反倒是明庭,生活和之前沒有什麼改變。
之前比他年長的小沙彌們都已經長大成人,有人考了大學,有人去了佛學院,還有人上了職業學校……
明覺的海員夢沒有實現,受明庭的影響,明覺愛上了美食,他去了烹飪學校,學習廚藝。
總之,大家都有了各自的的出路。
而且現在孤兒都會被福利院收養,廟裡目前隻剩下明庭一個小沙彌。
廟裡的人變少了,來的香客增多,分攤在大家身上的事情也變得多起來。
明庭做的齋飯味道好,廚房就徹底由他來負責。
以前他隻是幫廚,這回明庭好不容易成了“主廚”,為了打響歸一寺齋飯的名號,他十分賣力,每天都變著花樣來。
歸一寺齋飯的種類比較少,一般根據時節特點來準備。
每天都是兩個素菜,一碟涼菜,一份湯,一份主食。
明庭做飯,花樣會更多一些。有時候準備米飯,有時候做雜糧飯,有時候蒸花卷饅頭。
正好是夏天,雨後山林裡的蘑菇很多,明庭抽空摘了許多蘑菇,做了香噴噴的菌子湯。
吃不完的菌子他會切片曬乾,日後可以燒蘑菇乾,這又是一種美味。
今天,明庭準備的涼菜是涼拌水蘿卜,紅皮白芯的蘿卜,脆爽辣口。
蘿卜切絲後,用鹽先醃製一下,除去辛辣味,殺去水分,加上切成小節的香菜,撒上一些白糖、鹽和自製的噴香油辣子,添一點香醋,拌兩勺油炸的酥脆的花生米。
兩素菜,分彆是黃瓜炒木耳和香椿豆腐。
湯是熬成奶白色的蘑菇湯。
今天的主食,明庭做了醬油麵。
明庭在學做齋飯的時候,弘德法師就告訴他,有些人是甜口,有些人喜好麻辣,做齋飯的人不能隻考慮到自己的喜好,最適合的味道,是大眾口味。
這一點,明庭一直記在心裡。
當他把盛菜的盆端出去,不少人笑著跟他打招呼。
“又是明庭小師父做飯啊!”
“最喜歡吃小師父做的齋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