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芙覺得這兩種飯是第二難吃的。拿糕多放油和菜炒一下,可以接受。疙瘩的話,多放油和菜炒也是可以接受,比炒的拿糕還好吃一點兒。
如果是攪菜疙瘩,尤其是榆錢疙瘩,攪成細細的小疙瘩,然後再多放油和鹽炒的話,這種是特彆好吃的。
說到難吃的食物,語芙就要吐槽一下另一種最難吃的餅了,那就是豆渣餅,這個餅不是起麵的,是死麵的那種,不知道彆的地方是怎麼做的,語芙的家鄉就是這樣做的。
過年的時候會做許多豆腐,做完豆腐後會產生豆渣。豆渣加玉米麵,再放蔥薑調料,和好麵後,攥成圓形的薄餅。大小就是手掌大小,手大的就做的大點兒,手小的就會小點兒,厚度就是捏的人的大拇指的寬度。
手巧的人,直接上手捏,手笨的會有一個套圈,把麵放進去壓實就行。然後上鍋蒸熟就行,村裡基本上每家都會做很多。
之後基本上每天都有一頓飯是吃這個豆渣餅的,有時候一天兩頓,而且這個餅做的超級多,臘月初幾做的這個餅,除了過年幾天不吃外,天天吃,天天吃,過完年再過一個月都吃不完,吃到長毛了,把有毛的地方扣下來,好的地方繼續吃,估計這個餅能吃三個月。
拿糕、疙瘩炒一下還可以變得好吃,但是這個豆渣餅,是怎麼做都不會好吃。語芙在某手上看到過一個關於豆渣餅的視頻,語芙直接劃過。
豆渣餅可以說是童年的噩夢,打死也不會再吃豆渣餅,不管彆人怎麼說好吃都不會信的那種,倒貼錢讓去吃都不會去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