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替身明珠(1 / 2)

大夏京城,

此時也正發生著一場驚人的變故, 由梁州而起, 南地總督萬寶瑞謀逆,引起軍中嘩變, 幸而有衛國侯英明果決,及時調兵遣將, 不料逆賊萬寶瑞竟派人襲擊長公主鸞駕, 還擄走衛國侯幼女,妄圖以此要挾衛國侯。

幸而衛國侯剛正忠直, 忠君愛國, 不為逆賊所迫, 一舉將其鎮壓誅殺於陣前。

皇帝聽聞後大怒, 下令與逆賊相關人等全部株連。

以謀逆和謀害當朝郡主的雙重罪名將朝中次輔, 戶部尚書, 右廂軍指揮使等一百餘官員統統下獄,全部處斬。

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惶恐不安。

甚至連宮中皇後太子也受到牽連, 隻因皇後外家與逆賊萬寶瑞有來往通信,還曾收受逆賊賄賂。皇後脫簪著素衣請罪,在殿前長跪不起, 卻仍舊未能避免被貶黜冷宮的下場。

因奉命平叛以及徹查朝中官員是否有謀逆嫌疑的人都是衛國侯趙堰, 很快便有都察院的禦史上折彈劾他因一己私情草菅人命。

誰都知道,衛國侯誅殺了逆賊萬寶瑞後,並未能尋回愛女, 陛下親封的明珠郡主。更有傳言,逆賊在被衛國侯拒絕後,惱羞成怒一氣之下殺害了明珠郡主。

衛國侯蒙受喪女之痛,因而遷怒朝中與逆賊串聯的官員,大開殺戒,狠辣無情,不論青紅皂白就降罪這麼多人。

不止朝中如此認為,連民間也流言四起,

被彈劾後衛國侯當即上書請罪,皇帝親自寬慰,表示信任。衛國侯仍堅持難繼重任,正逢宮中傳來一道噩耗,太子病逝。

皇後被貶黜冷宮侯,太子雖未被廢,但有名無實,未想到沒過多久就染上風寒,短短幾日就沒了。

太子夭折之事令皇帝悲痛不已,似乎才意識到株連太過,總算停了徹查叛逆之事的風波,還追封太子,下葬皇陵,朝堂百官剛鬆了口氣,但皇帝轉眼間又將跳的最歡的二皇子林賢妃的娘家狠狠削了一頓,三皇子和四皇子的母親也因為在太子陵前不敬而被貶為低等嬪禦。

絕了那些人想從皇後太子倒台一事中獲利的心思,瞬時半死不活,噤若寒蟬。

這場風波還未完全消散,陛下心腹當朝重臣衛國侯,自言無力再執掌兵權,上書卸甲歸田,再次吸引了朝野上下的目光。

長公主幼女明珠郡主被擄後,至今未尋回,十有**是已然遇難。衛國侯蒙受失女之痛,無心棧戀權位,這理由也說的過去。

皇帝一再相勸無果,也隻好收回了兵權,並且連連降恩衛國侯和昭華長公主,不僅增加了長公主的封邑,還下令衛國侯世子承襲爵位不降等,次子趙言蹊授正四品縣伯爵位。

衛國侯剛出宮外,想起與陛下的那番淺談,縱然麵上不顯,但心中也是苦笑。

自陛下登基以來,衛國侯府便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便是他想低調也低調不下來,這次徹查逆賊謀反株連一事,衛國侯府就不知擔了多少罵名,成了朝中百官的眼中釘。

他難道不知道那些降罪處死的官員有的無辜,罪不至死嗎?但真正要誅殺他們的人是皇帝。那些人或多或少在陛下還是皇子時,站錯了隊,支持彆的皇子奪嫡,還給陛下使過不少絆子,陛下初登皇位時顧惜名聲,又因為朝中勢力根深蒂固,互相牽扯不好處置,如今正好有名正言順的由頭將他們一個個拔除,重新選拔自己的心腹官員。

陛下為鞏固皇權,連至親骨肉都能犧牲。

若非陛下忽視,一個十歲的孩子,尚有太子尊位,怎麼會無端在深宮中染上風寒,悄無聲息的病逝了呢。

衛國侯也有些心冷,更覺得在宮中時陛下與他談起摯友情誼,有些可笑。

他不知道陛下過去對衛國侯府的屢屢厚恩加封,甚至封他的女兒為郡主,是否也存了利用心思為今日做筏子,謀害重臣之女和謀害當朝郡主的影響罪名都不能相提並較。

但衛國侯清楚,再不交出兵權,下一個受陛下忌憚猜疑的人就是他衛國侯府了。

衛國侯府不能繼續處在京城權力的風暴中心,那隻會被朝野上下無數雙眼睛盯著等待出半點差錯。

這些所思所想,衛國侯不會在陛下麵前表露半分。

陛下還寬慰他道,“待尋回了明珠,朕一定好好補償她。與太子的婚約是不成了,但朕還有其他皇子……”

衛國侯隻強顏歡笑,他心疼他那不知流落到哪的女兒,更加不敢再信陛下說的半句話,曾幾何時,他們的確是至交好友,不在乎皇子和伴讀的身份,甚至共患難生死,

但終歸是君臣有彆。

……

蕭函若是知道京城發生的變故,一定會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她可不適合在這關鍵時刻冒頭,指不定就被炮灰掉了。

一月沒有消息,蕭函就不對大夏那邊抱什麼希望了。

反正她在這待的也挺好的,不急著回去。

山上清晨雖帶著些許寒意,但無論是雲和風,還是草木芬芳,都是和平而寧靜的,令人心曠神怡。蕭函體內的先天真氣運轉速度都快上許多,在這個世界,修仙成道是不可能了,但達到天人合一,隨心所欲之境,還是能做到的。

山上宅院裡的藏書頗豐,不僅有記載南越的史書風土人情地域,連大夏的一些經史子集也有,這樣看來,此處的主人蕭夫人貌似也不是什麼普通孀居的婦人,還學識淵博,博聞廣治。

看了不少書,又跟著蕭夫人學習了些時日,蕭函也對南越有所了解。在千年前還屬於南蠻百越,俚僚之地,但後來中原有一段時期遭西戎、北狄入侵劫掠,導致民不聊生,禍延千裡。便有一部分人選擇南下遷居,還在此處建立了南越政權。

說起第一任南越王也是個人物,傳言他是當時中原王朝的一位皇子,但不受重視,國家危亡之際也無力回天,索性帶著一部分部屬臣民來到此地,並狠心封關絕道,不受戰亂所擾,安心在此發展。

後來幾任南越王不斷擴張,兼並了桂林郡、象郡,越城、都龐、萌渚等這五嶺之南的廣闊地區,成就現在一國。南越漢化嚴重,也有他們的功勞,並且在後來中原建立幾朝時,南越都自稱是中原正統,皇室血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