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釵司錦手忙腳亂的,想給兩個不配合寶寶穿上新衣裳。然而此時阿嬌已經發現了明珠,使勁往外伸手:“娘娘抱!”
明珠笑著上前,好不容易才幫著給兩個寶寶穿好衣裳。
這時太夫人取出了六個分彆用金銀銅打造的花錢。(此花錢非彼花錢,而是一種具有錢幣形態,而不流通,專供某種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紀念品。)用一根白線串了兩串。分彆給阿嬌阿寶兩人帶上:“穿上金,帶上銀,一世不會缺金銀。”
說完,司釵端上了一個托盤,上麵有一根圓筷子,和一小碟明珠調製的紅脂。太夫人取了筷子,在紅脂中蘸了一下。分彆在阿嬌阿寶的眉心點了一個小紅點兒。
做完這些,太夫人便讓明珠和衛慈親手抱著兩個孩子,和她一起往祠堂走去。
祠堂外已經有許多男賓在衛恕的招呼下,等待觀禮。
等太夫人領著一行人浩浩蕩蕩的走過來後,儀式便要開始了。
祠堂高大威嚴,但賓客們卻隻在祠堂外觀禮。這是規矩,沒有哪家的祠堂是外人能進的。也沒有誰會無事進彆人家的祠堂。
不過此時的祠堂是高門大開,絲毫不影響外人觀禮。
衛慈和明珠抱著孩子一左一右跪在衛氏列祖列宗的排位前,開始三跪九叩。太夫人則開始威嚴肅穆的念祭文,這份祭文是明珠拜托自家外祖父文國公寫的。實話說,明珠看得不太懂,大約是歌頌紀念之類的。不過從祠堂外一些賓客讚歎的表情看,想必寫得很好。
念完祭文,太夫人將祭文在香燭上點燃,放進了火盆。然後從一旁的神龕中取出了一卷族譜。
祠堂外的賓客一陣嘩然,議論紛紛。因為這個世界嬰兒的夭折率,世人多是在孩子滿三歲之後才會取名上族譜。見太夫人此舉,眾人有點表示不讚同,有的表示祝福,有的酸不溜丟,有的眼睛發紅。
太夫人當做不知,依然大聲宣布:“今有佳孫兒衛慈、佳孫婦南氏明珠之子衛宜寧,之女衛安寧。已滿周歲,無病無災,特告知列祖列宗。望祖宗護佑。”
說完翻開族譜打開最後寫到衛慈的那一頁,一筆一劃的將衛宜寧和衛安寧的名字寫了上去。
到此,祭祖儀式便算是完成了。
算算時間,離抓周的吉時還不到半個時辰。眾人又浩浩蕩蕩的往舉行抓周禮的外院正門走去。
正門處擺著一張香案,香案前一個直徑近兩丈的大簸箕,上麵滿鋪著一塊方形紅綢。
見人已到齊,司釵抱出了一個紅木箱,一件件從箱中往外取著抓周物品。
這套抓周禮用的物件是太後一早為兩個孩子準備的,明珠看到是也是驚豔得不行。誰家能這麼壕?全套的抓周物件都是帝王綠鑲金?
貔貅玉章,字體是金長命百歲;迷你玉簡,滿書金弟子規;玉算盤,標注著金個十百千萬;玉剪玉尺,刻度都是金絲;玉花錢,金絲勾勒的吉字祥紋......
一件兩件大家還不以為意,零零總總擺滿了整個簸箕之後,全場已經是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