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生產的一個叫丘平海的副廠長這時也顯得嚴肅道:“廠長,通過你的重新調整,我們有三條組裝線,每一條這樣的生產線每天能夠組裝150台電風扇,三條的話就是450台,每月我們能夠組裝出13500台,那麼多的電風扇能夠賣得完嗎?”
耿大明看向對方,說道:“我正想說這事呢,那是以時工作製來計算的,現在我們的工人也增加了,我打算24小時不停的進行生產,能夠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
眾人一聽就呆住了,他們還在擔心無法賣出那麼多的電風扇,沒想到耿大明竟然還要增加產量。
“廠長,如果24小時不停生產,產量可就更多了,一天不得1350台,一月4萬多台了!”
“放心,隻要我們賣得好,資金的回籠很快的,所欠的材料款也能夠還得上!”對於這事,耿大明到也很有信心。
耿大明是有信心,大家卻是毫無信心,一個個都用一種擔憂的眼神看向耿大明。
丘平海又說道:“廠長,我們測算了一下成本,每一台的成本是三十來元左右,這還主要是電機的成本,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還沒有見到過,我們才賣六十六元,是否便宜了一些?”
對於定價的事情,耿大明其實也是吃不準,畢竟他雖然有著知識,卻也並不是太清楚現在的市場情況,就問了一句。
負責銷售的主管常明均這時說道:“廠長,我們進行了市場的調查,一般的電風扇都是上百元以上,甚至幾百元都有,我們這種類型的電風扇還沒有在市場出現,至少我們這個省是沒有出現的,就算是零售價一百元,我看也是有市場的。”
耿大明想了一陣,微微點頭道:“這樣吧,你們拿出一個方案出來,不過,有一點是要確定的,我們必須是市場上最便宜的電風扇。”
王長乾遲疑了一下才說道:“廠長,一月4萬台的電風扇,成本每台是40元的話,就必須要160多萬的材料,是不是多了些?”
他這一計算時,耿大明才感覺到問題的嚴重,國家的市場那麼大,如果到了央視打廣告之下,他相信僅隻有4萬台的電風扇是根本就不夠賣的,如果自己這個小廠的產量跟不上,到時大量的人來提貨時卻是沒有貨,必然有著許多的廠家會跟風生產,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是便宜了其他的人?
是得解決這個問題才行了!
耿大明的眉頭也皺了起來,他感覺到這才是一個嚴重的事情。
“這樣吧,進一步的招人,除了省城的電機訂購之外,再多找幾家廠訂貨,我們還得再增加幾條組裝線才行,另外,了解一下情況,看看是否能夠再弄一條塑料製品生產線回來,我們的產量需要進一步的加大才行,這方麵你們多操心一些,我要到京城去談廣告的事情。”
眾人再次愕然,發現自己的思路完全跟不上小老板了。
開完了會,耿大明再次接到了耿偉打來的電話,電近一段時間耿偉每天都會打來電話彙報工地的事情。連續一段時間都是下雨,在第一場大雨之後,邊坡並沒有出現垮塌的問題,後來又陸續在下著大小不等的雨,從總局到分局的人都是捏著一把汗的,這對於耿大明他們的那個技術就是一場挑戰,周總也打了電話給耿大明。不過,現在耿大明的精力放在了電風扇的事情之上,他也知道就算是自己回去了也沒用,正好,借著這雨季的不停下雨來考驗一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