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四月北上避暑之行即將啟程,四爺依然在隨行名單。出發前,四爺安排福晉帶著府上大小主子去圓明園避暑。
李氏和年氏兩位側福晉是必須要帶的,福晉也不想外頭說她是個不容人的,想了想,把弘晝的生母耿氏加進了名單。後來想著,若是沒了鈕祜祿氏,就少了個人給年氏添堵,怪沒意思的,最後就把這幾人都給帶上了。
圓明園是康熙賞賜給四爺的園子,而今還不是“萬園之園”成型後的模樣,裡麵都是一些很初期的建築和兩個大大的人工湖,沒有後代複原圖紙那麼些景色和建築。
福晉住了桃源深處,李氏住在了綰春軒,年氏則是品詩堂,耿氏和鈕鈷祿氏住的那幾間房隻是房間,名字都沒有。
耿氏和李氏挨著近,剛安下就過來拜訪李氏。
李氏這邊東西多,半天時間裡,隻收拾出了正廳和臥房,其他房間還在整理。
李氏在正房接待了耿氏:“忙活了大半天了,你也累了吧?快坐,穀雨給耿格格上茶來。”
耿氏先扶著李氏坐下,自己才坐到下首位子:“怎麼不見四格格?”
李氏道:“那是個在屋子裡頭最待不住的,早就去逛園子了。”
四爺說到做到,叫趙福來給靜儀在東南隅福園門安排了房間,跟著弘曆和弘晝一起上課。靜儀一到園子,就跟隨弘曆兩個一道兒去四爺給她們安排的書房逛去了。
耿氏忍不住歎氣,心裡頭想著,膝下有個女兒會不會更好一些,起碼能在身邊養十幾年,不像她弘晝一般,這就養在了福晉身邊。
最近福晉以“功課緊”為理由,不大叫她見弘晝了。
功課的確是緊,弘晝幾個在宮裡上課,一待就是一旬,回來也就休一天,福晉想跟弘晝培養感情還不夠,哪裡容得了她來分一杯羹。
李氏這屋子西南角安了一個時新樣式的西洋座鐘,眼看著就到了用膳時辰,李氏對著耿氏挽留道:“收拾屋子不是個輕省活兒,我這邊也才布置好了兩間,你那裡想來也沒收拾利落,不如留下來在我這兒用膳吧。”
耿氏從善如流地應了。
“雖說在園子裡頭住不太久,可咱們這也算是喬遷新禧了,不如我陪側福晉喝點兒吧。
李氏:……,真沒看出來,耿氏還好這口?
客人說了想喝點兒小酒,主家總不能不給喝吧。
李氏把耿氏的要求跟翠西一說,吩咐翠西去膳房提膳,順帶把靜儀找回來吃飯。
這園子裡頭人生地不熟的,搞不好還有當年康熙留下來的舊人。翠西到底是丫頭,不好亂闖,尋了一圈兒好容易找到金垣,結果對方正在灰頭土臉地指揮小太監們搬櫃子,額上淌下的汗水把好好一張臉衝的黑一道兒,白一道兒。
金垣是個挺實乾的人,在阿哥所的時候就是因為為人低調能乾,入了四爺的眼,撥過來伺候李格格。現如今都混成李側福晉身邊的總管太監了,這種小事兒還親自指揮,擱前院蘇培盛趙福來幾個大太監身上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翠西有些沒眼看,轉頭叫了金垣的小徒弟崔盟過來:“你去膳房提膳罷。這頭一日過來,各處都忙慌慌的,跟他們說,不用太複雜的菜色,就平日裡主子的口味,簡單些便成,隻一樣,跟他們要些好酒過來。”
崔盟領命而去,翠西想著,去找靜儀的活兒還是要找金垣才行。否則那個小祖宗在外頭玩高興了,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給請回來的。
還不待翠西再轉頭去找金垣,靜儀便帶著弘晝一道兒回來了。
耿氏有日子沒跟弘晝一起用膳了,看到靜儀把弘晝帶了來又驚又喜:“你們兩個怎麼一道兒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