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坤宮內, 年氏也聽說了皇後身邊白姑姑攔公主的事情。
汪嬤嬤對著年氏歎道:“不過是一件小事, 鬨出這麼大的動靜來,萬歲到底還是疼公主呢。有了這事, 皇後同承乾宮李主子關係想來定然僵上一段時日,對娘娘來說可是好事。”
年氏手上把玩著一根上好的青玉雲紋玲瓏簪,對汪嬤嬤笑笑:“這些東西嬤嬤一概彆管,也少去摻和, 咱們隻管看景仁宮的笑話就是了。”
“主子放心,奴才心裡頭有數兒。”汪嬤嬤應道, “聽聞那白姑姑是佟貴太妃慣常用的老人兒了,而今一進了景仁宮吃了掛落, 還是這就算是掃了佟貴太妃的臉麵,就是不知貴太妃那邊會不會對公主有心結?”
在一旁伺候小阿哥用蛋羹的錦繡道:“依著奴婢說,大抵是不會的。嬤嬤您難道忘了,佟家和公主是什麼關係了麼?那個是貴太妃未來嫡親的侄孫媳婦兒, 佟貴太妃心裡頭明白著呢,怎麼可能為了一個姑姑對公主有心結?”
錦繡所料不錯, 寧壽宮裡, 佟貴太妃在心底對著白姑姑打了一個大大的叉號。這白姑姑往常時候看著是個還好的, 她才會推薦給皇後, 沒想到是個這麼蠢的。
佟貴太妃想想都心疼, 以前在雍親王府裡,這等事情靜儀怕是從來沒有遇見過。
她才多大一個小姑娘?在這冷天裡頭站那麼久。這就是公主身子好,一般二般的姑娘早就的凍病了呢。
兩天過後, 景仁宮裡這段風波終於告一段落,大家得出結論:皇後身邊的白姑姑故意難為公主,皇後罰了白姑姑後,皇上又發作了一通,連帶著白姑姑的家人也沒落著好。但公主是個好公主,軟綿綿的性子,對皇後娘娘的話言聽計從,皇後宮裡的姑姑叫她站就站,叫她等就等,絕無二話。但四爺和皇後都傳遞出了信號,公主雖然脾氣好,可皇帝皇後和承乾宮李主子都不是吃素的,何況萬歲最年長的阿哥還是公主的親哥。
總之,不要惹公主。
承乾宮裡,李氏知道了景仁宮這場風波原委,對女兒的遭遇十分心疼,不免念了皇後兩句:以前在府裡時候看著是個好的,現在進了宮心就大了,行事也變了,竟然會縱容身邊姑姑為難靜儀了。
靜儀作為當事人,也聽說了這件事情的各種版本傳說,覺得有些哭笑不得。她這種小暴脾氣都成了性子好的代表,古代人真是太喜歡腦補了。
四爺原配烏拉那拉氏受封皇後,年氏受封貴妃,李氏得封齊妃,鈕祜祿氏封熹妃,耿氏封裕嬪,宋氏封懋嬪,武氏封寧嬪,郭氏封貴人……隻等半個月後擇吉日行冊封禮。宮人們心中有數,倒是早早改口了過來。
這日難得日頭好,靜儀帶著浩浩蕩蕩一行嬤嬤宮女出來逛逛,恰好遇見了從寧壽宮中出來的年貴妃。
年貴妃先看到了靜儀,對著小公主熱情道:“這不是靜兒麼?宮裡頭這麼大,沒成想竟在這裡碰著你了。咱們入宮也有一段時日了,在承乾宮裡頭住得可慣?睡得可好?”
靜儀對著年氏輕巧一福:“隻聽著說年母妃封了貴妃,還沒跟年母妃賀喜呢。謝年母妃關懷,靜兒一切很好。”
年氏對著靜儀笑笑:“都是一家人,客氣什麼?這大冷天的,原就不耐煩亂跑的,尤其是你們小孩子家家的,若是著了風寒可不是玩的。你那幾個哥哥都在上書房念書忙得很,你若是在宮裡長日無聊,就來看看你弟弟,他可正是好玩的時候呢。”
靜儀應了。
年貴妃繼續道:“守孝這幾年都是要吃素的,看你這幾日仿佛也瘦了些。我素來愛吃蜜餞,前兒叫錦繡折騰禦膳房做了幾匣子,我吃著極好,等會兒我叫錦繡送過去。皇後娘娘忙得很,一時照顧不到也是有的,你有什麼需要的跟母妃說。”
年氏就這脾氣,表彰自己的同時一定要損一下皇後才開心。靜儀笑著岔開話題:“多謝年母妃關懷,額娘那裡一概不缺。靜兒看著,年母妃身邊這位青衣姐姐看著倒是麵生呢,不知怎麼稱呼?”
年氏“哦”了一聲,解釋道:“梧桐放了身契家去嫁人了,這是內務府新撥來的宮女兒,頂了梧桐的名字。”
靜儀了然。四爺而今變得尊貴了,連帶著年氏靜儀等人也金貴了,身邊伺候的人都要再篩一遍。像她之前的索、陳二位嬤嬤就是身份不夠,又被遣回了內務府,年氏身邊原先的那個丫頭梧桐好像是審查時候出了點問題,家裡頭跟索額圖家裡什麼人有親,反正不能用了,才補了新的。
年氏身邊四個大丫頭分彆叫鴛鴦,梧桐,合歡和錦繡。
鴛鴦、合歡自不消說,都是在夫妻關係方麵好意頭的詞語,錦繡指的是錦繡榮華,而梧桐則會讓人想到“鳳非梧桐不棲”這個典故。
叫靜儀說,年氏四個丫頭起這種名字,皇後真是想不多心都難呐!
年氏身邊新來的宮女陶姑姑以前是跟著納喇貴人的,之前也曾聽人說了皇後和公主之間發生的事情,隻覺半信半疑。
縱觀康熙一朝,皇後都是何等尊貴,皇上怎麼可能為了一個公主撅了皇後的麵子?怕是他們以訛傳訛亂講的吧。
而今陶姑姑親眼見了年貴妃對公主如此客氣,才對那一場“景仁宮風波”信了九分。
以前陶姑姑伺候納喇貴人的時候,貴人也是有公主的,但是哪個公主能有今上公主這般威風呢?怕是太後膝下的溫憲公主也沒有的。
陶姑姑服氣了,決意日後在翊坤宮中也要小心、低調行事,萬萬不可落得白姑姑的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