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顏彥被封為郡主了,皇上又特地送了一塊龍佩,言明是給孩子的護身符,言明說看誰還敢對孩子不敬對顏彥不敬,陸老太太和朱氏哪不遵?
既如此,這滿月酒陸家就得大辦,可大辦總得有大辦的理由吧?
沒辦法,陸老太太隻得放出話去,說是皇上給了陸衿一塊隨身攜帶的玉佩做護身符,且皇上發話了,不能對孩子不敬。
這麼著,陸家才廣發請柬,甚至連在外地的親戚都驚動了,為的就是表明陸家的態度,陸家是在拿這個孩子當陸家嫡長孫女看待的。
可關於顏彧被禁足那一段陸家就沒向外宣揚了,可饒是如此,仍是有好事者或消息靈通者打探到一二。
這也是馬氏為什麼急著找顏彥求情想讓顏彧出來現身的理由,為的就是幫顏彧辟辟謠,撐撐腰,隻要過了今天這一關,以後那些謠言自會不攻而破。
原本這也不是什麼難事大事,畢竟皇上隻是禁止顏彧進明園,並沒有禁止她在陸家走動,隻不過皇上加了一個附加條件,需要征得顏彥同意。
因此顏彥這麼做也不算是抗旨。
可誰知這點小小的要求顏彥居然也不成全,因而馬氏對顏彥頗有微詞,尤其是見皇後居然連陸呦都召見了,對她的女兒卻問都沒問,彼時馬氏就預測到今日過後,隻怕顏彧的聲譽又要受到重創了。
因為外人不清楚這些啊,她們隻會瞎猜瞎想然後瞎傳,這不,還沒怎麼地就影響到顏彤的親事,再傳下去,說不定哪天顏彧都沒法出來見人了。
為此,馬氏是真著急了,因而沒等朱氏開口,便主動向身邊的人解釋說顏彧昨日吃壞了東西,晚上起夜時著了些涼,怕動了胎氣,因而就不來湊這個熱鬨了。
無獨有偶,那邊朱氏也和吳夫人商量好了,說陸含也是昨晚吃多了,鬨起了肚子,今日也不便前來。
好在大家都是幾十年的世交,儘管明知道朱氏和馬氏的話裡可推敲的東西太多了,可大家依然選擇了相信,因為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家不會有遇到難處的時候。
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道理誰都懂的。
顏彥也沒有趕儘殺絕的意思,自然也就不會去刻意辯駁什麼,相反,為了不讓朱氏和馬氏太過難堪,她以身子還沒有完全恢複為由抱著女兒先回了鬆石院,連飯都沒有留在上房吃。
陸呦倒是留在前麵陪客了,這些世家子弟對陸呦的印象早就改觀了,因而,除了想灌他些酒,大家還起哄說讓他撫琴一首,最好是顏彥新填的詞曲。
這個要求被陸呦拒絕了,不過他倒是應顏芃孟諾等人的要求邊敲打瓷碗邊吟唱了兩遍《滄海一聲笑》,算是給大家助興了,也了了在場很多人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