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顏彥也才知道,古代的算術還是挺發達的,什麼勾股定理和分數運算都有,隻不過沒有後世用阿拉伯數字運算起來這麼簡便,而是用文字表述。
“你的意思是這些深奧的算術書你能看懂?”李琮見顏彥主動承認了,也是十分意外。
那些算術書他已經問過李稷等人,他們都搖了搖頭,除了一些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他們能懂,彆的一概不會,甚至連看都看不懂。
“說實話,一開始很難,可越看越覺得奧秘無窮,也就激發了我的興致,皇上想必也知道曹衝稱象的典故吧,我一開始也不懂這裡麵的訣竅,仔細琢磨了好幾天,才明白,同一艘船裝的重量若是一樣的,它在水中受到的托舉之力肯定也是一樣的,所以才會有相同的刻度,換句話說,這個托舉之力和物體的重量相關,可這關聯究竟是什麼呢?反過來說,紙鳶飛上天能帶動的東西重量肯定也是和紙鳶的大小和風力什麼的相關,隻是這個關聯究竟是什麼我也沒有找到。”顏彥半真半假地解釋說。
這番話倒是真蒙住了李琮,細想一下,確實是這麼個道理,因而他又問起顏彥孔明燈的研究進展如何了。
這個顏彥倒不怕,這件事是陸呦的功勞,於是,李琮又把陸呦喊過來。
聽完陸呦的解釋後,一行人都跟著去了後花園,好在此時後花園裡除了幾棵樹也沒有彆的,因而陸呦當場點燃了兩盞孔明燈,一盞是可以放很高的,裡麵多放了些鬆油,另外一種是打算就飛到城池上空的,是要借助點風力一邊漂移一邊升高的。
可惜此時天氣晴朗,沒有風,顏彥隻得命幾個婆子拿了扇子對著孔明燈扇了好一會,見孔明燈果真搖搖晃晃地偏移了兩三丈,顏彥鬆了一口氣。
剩下的後續解釋就交給了陸呦,可要計算好孔明燈升起的高度、落下來的時間、以及所需的鬆油等,這些都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也不是這麼容易就能掌握的,因而陸呦說是根據試驗結果逐減的,而這裡麵的規律是什麼,他同樣說不出來。
可這對李琮來說足夠了,他知道工部有不少這樣的能工巧匠,接下來的難題他可以交給工部。
而李琮是一個說做就做的人,這天的晚飯他並沒有留下來吃,從後花園出來後,他就帶著李稷回宮了。
而回到宮裡第一件事,就是命人去把工部的幾位官員叫到了南書房。
因著這天是正月初十,離官員正式開印還有十天,且還未到元宵佳節,皇上急吼吼地召集了這麼多工部人員進宮,有心人自然覺得不對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