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幾天的朝會也在討論這場戰爭的走向,有人建議收回燕雲十六州之後就此罷手,有人提議乾脆把契丹滅了,狠狠給女真、西夏一個教訓,看他們以後還敢不敢再犯大周,甚至還有人說乾脆借著這火炮的威力把西夏和女真也滅了,誰叫他們關鍵時候選擇了契丹!
因而,李琮這些日子也有點頭疼了,作為一代帝王,他自然也想成就一番霸業,可他又擔心真把西夏、女真、契丹打急了,他們再聯合蒙古、回鶻、吐蕃、大理、南越一起對大周發難,大周就麻煩了。
畢竟這火炮的威力再大也是有限的,適合攻城,不適合守城,適合密集型作戰,不適合散打,女真和契丹兵剛一接觸這火炮,沒大弄明白怎麼回事,心存畏懼是必然的,可時間長了,對方摸索出規律來了,這仗怎麼打就未必由大周說了算。
顏彥見皇上對火炮研究這麼透徹了,笑了笑,“皇上叔叔想必心裡已經有了答案,我就不多嘴了,但有一點皇上叔叔想必還沒有考慮到,我們漢人世代居住在中原,以農耕為主,真把契丹人賴以生存的草原占領了,我們的人能否適應那裡的生活?那些遊牧部落能和我們友好相處?與其到時不堪其擾,還不如給契丹一線生機,我們隻拿回我們自己的土地,我還是那句話,留著契丹,有契丹做屏障,女真也好,蒙古也好,回鶻也好,他們的手都伸不到我們中原來,我們也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南邊的這些小麻煩。”
還彆說,顏彥提的這個問題李琮確實沒有考慮到,他隻想著把契丹打趴了,把契丹的土地都拿過來,卻沒有想到漢人如何在草原上生存並立足?
“孩子,你真是不錯,不虧是我的小智囊團。”李琮再次歎服了。
“皇上是憂心的事情太多了,我是閒著,這不一樣。”顏彥謙虛了一句。
“你放心,戰事結束後,論功行賞,我不會虧了那小子。”李琮主動給出了一句承諾。
“皇上叔叔,我夫君回來後可以參加科考,他可以憑自己的實力出仕。”顏彥驕傲地說道。
她相信經過戰爭的洗禮,陸呦對政務、軍務、民生等問題肯定有了更透徹的認識,因而顏彥相信,陸呦的策論絕不會比這些隻會讀聖賢書的書生差。
“一樣的,他這也是憑實力。”李琮斜睨了顏彥一眼。
相比較而言,他還是希望陸呦做一個武將,不單是他的軍事才能,還有他對軍事器械的研究,這樣的人才更是他急需的,也是大周急缺的。
“不一樣,我希望他做一個文官,武將已經試過了,沒什麼挑戰性,皇上難道就不好奇他在彆的方麵也會不會有什麼建樹?”顏彥故意說道。
她委實不希望陸呦去做武將,因為武將就意味著要鎮守邊關,這個年代,鎮守邊關的條件委實很辛苦,不說彆的,光就吃這一項,顏彥就得叫苦不迭。
不得不說,顏彥的話打動了李琮。
試試也無妨,左右什麼時候戰事再起了,他可以再臨時任命也是一樣的。
不過這話李琮沒有說出來,他是擔心萬一到時陸呦考不上進士,他還得從武將這邊給他找點事情做,這樣的人才可不能閒著。
顏彥倒沒有想這麼遠,見自己的目的達到了,她告辭了,不過沒有直接出宮,拐去慈寧宮了。
很不湊巧的是,在慈寧宮門口碰上了馬氏,馬氏是來給太後送節禮的,見到顏彥,她伸出手來想拉拉顏彥的手,顏彥躲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