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琮的話音剛落,台下很快響起了嗡嗡聲,緊接著,輔國公王碩站出來反對了,“啟稟皇上,我們這些開國公侯當初幫著太祖皇帝南征北戰,曆經千辛萬苦才博得這麼一個封號,可陸將軍這才上戰場幾年時間?且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功勞也不能都歸結到他一個人身上吧?皇上給他封侯,那其他將領呢?”
王碩是目前這四公裡年歲最大的,算是陸端、吳起等人的父輩人,早先也曾四處征戰,立下不少戰功,因而陸端等人對他十分尊敬,就連皇上也對他頗為敬重。
這不,見他出言反對,平西侯朱韜也站了出來,“回稟皇上,臣也有話要說,我們這十二侯當年追隨太祖多年,立的功勞也不小,可太祖皇帝定的是五世不遞減,可陸將軍還不到三年時間便從一個白丁升到了從三品的雲麾將軍,就這樣皇上還嫌不夠,這才幾天,又給封侯,還是世襲罔替,皇上,臣不服。”
朱韜一說不服,很快又有人附和了。
不過那些人倒不是反對封侯,而是覺得不公,憑什麼陸呦這個平燕侯可以世襲罔替,彆的侯就隻能五世不遞減?
“敢問各位朱侯,太祖皇帝的遺願是什麼?這麼多年又有誰完成了?還有,我想朱侯應該清楚,陸將軍上戰場時,保州、真定可都是在遼國人手裡,晉州也是岌岌可危,而鎮國公陸端也在遼國人手裡。是陸將軍解了晉州之圍,也是陸將軍帶人收複的真定和保州,這是毋庸置疑的吧?還有,後來的薊州、幽州、檀州等也都是陸將軍帶人攻下的吧?”兵部尚書趙平站了出來。
“那也是借了火炮和火藥的光。”治國公站了出來。
“趙公該不會不清楚火炮是誰第一個提出的,也是誰幫著解了其中的幾個關鍵點吧?”工部尚書甄瑞站了出來。
“這麼說的話,也有百惠郡主的功勞,百惠郡主在農事方麵也做出了很大貢獻,不說之前的山薯和棉花,就這個打穀機,絕對把大周的農業發展推進了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理應受到褒獎。”大司農走了出來。
這話提醒了趙平,趙平又執笏站出來,“啟稟皇上,臣還有話要說,原本遼國是不答應進貢那五萬匹戰馬的,說是要以物易物,最後是陸將軍把百惠郡主的打穀機圖紙免費奉獻出來了,且還把她多年研究的高產種子也奉獻出來了,這才換來這五萬匹戰馬,替我們省下了三十萬兩黃金。”
“哦,還有這事?哈哈,這麼說來,朕還少給陸將軍算了一功,三十萬兩黃金可不是一筆小數。”李琮哈哈一笑。
見有人又要站出來,李琮擺了擺手,正色說道:“眾位愛卿,燕雲十六州乃是太祖皇帝立國之後的一塊大心病,並因此死不瞑目,這麼多年來,曆任大周皇帝都以此為己任,試圖想把它們收回來,可每次都铩羽而歸,這次陸將軍得以完成這個橫亙在大周上百年的夙願,能把這麼大一片土地收回來,朕以為,你們當和朕一樣欣喜一樣欣慰一樣自豪,也一樣感激,我們大周總算出了一個百年難遇的奇才,朕以為,陸將軍之功絲毫不亞於當年你們這些公侯世家祖上所立的功勳,這個平燕侯他完全當得起。”
最後一句話說完,李琮站了起來,他也是太激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