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不成現在又出了什麼狀況?
“回皇上,臣定當竭儘全力。”陸呦沒敢把話說死。
李琮聽了這話沒吱聲,而是看向了大殿上,“甄尚書?”
“臣在。”工部尚書甄瑞站了出來。
“三個月之內,你們工部能趕出多少門火炮來?”李琮問。
“回皇上,最多三十門。”甄瑞躬身回道。
沒辦法,因著怕這門技藝流傳出去被他國的細作什麼的學了去,工部隻在京城近郊開了一家火炮廠,從打鐵的、澆鑄的、打磨的、切割的、安裝的等一係列的工匠全部是有戶籍可查的大周人。
同理,火藥彈那邊也是如此。
就這麼一個廠子,所有的工序全部需要一點點手工去完成,因而,三個月能完成三十門火炮還得是讓工匠們延長上工時間。
“既如此,這趟西夏之行不能少了?”李琮掂量了一下。
“回皇上,應該是的。”這次說話的是顏芃。
當初和西夏人的協議是他帶著人去簽下的,既然答應了對方要在年底前供應二十門火炮,若是失信肯定會影響到大周聲譽的。
說完,顏芃又主動開口道:“皇上,不若由臣去完成這個任務,當初的和談協議是臣去簽下的。”
其實,顏芃也不願意跑這一趟,責任重大不說,路途又這麼遠,回程時肯定是冰天雪地的,路上萬一再有個好歹就麻煩了,可沒辦法,他已經愧對顏彥了,因而不忍心再讓陸呦去冒這個風險。
可李琮同樣也不希望顏芃去冒這個風險,顏芃若再有個好歹,太後那他更沒法交代了。
見皇上沉默不語,左相溫文山站了出來,“啟稟皇上,臣有個提議,這次出使,不若再帶一個文官去吧,萬一牽扯到兩國紛爭或是重新起草什麼協議的,有個文官在場會比較好一些。”
“啟稟皇上,臣附議,的確應該帶個文官,臣願意陪顏侯走這一趟。”王實修也站出來。
他是中書省的,起草這些協議章程的自是不在話下,不過這一趟他也是有點私心的,想順帶看看自己的兒子,好幾年沒見了,自是想念。
“你?”李琮很快就察覺出王實修的私心,可他不明白他為什麼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
“罷了,散朝,三位丞相留下,一個時辰後,平燕侯南書房覲見。”李琮快刀斬亂麻地結束了這次朝會。
他需要好好理理自己的思路,也理理這些人的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