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門風華最新章節!
這麼大的事情李琮一個人自然決定不了,因而放到了朝會上討論,可討論的結果依然是分成好幾派。
激進派認為,乾脆一舉拿下遼國,也不用談了,直接把遼國的土地並入大周的版圖。
保守派認為這個和談結果很不錯,至少對方答應了交換土地,況且互通有無也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
隻是保守派裡又為修長城一事分成兩派,一派是主張在周遼邊境修,如此一來,靠近邊境的子民可以安居樂業,不必再往內地跑,也不必再擔心自己的收成一夜之間被人搶走;另一派是在遼蒙邊境修,相當於用修長城的費用來買一個遼西走廊,合算,無非就是讓全國的百姓們勒緊褲腰帶吃幾年苦頭,但大周的版圖卻是實實在在地拓展了一大塊,不比用戰爭的手段去搶奪合算多了?
中間派的人則認為,乾脆不用交換土地,直接派兵駐守女真,用不了兩三年,遼國就該後悔,自己主動提出交換土地了,否則,保不齊遼國的土地就被並入到大周了。
因為修築長城不是一筆小費用,大周這些年征戰,國庫早就空了,哪裡拿得出這筆大銀子來修築長城?
還有一派人認為,乾脆放棄女真的土地,直接把女真的財物和女人擄來,因為這些遊牧民族經常這麼對漢人。
這個問題爭論了三天才有了結果,最後決定,還是以榆關為界,在周遼邊境修一條長城,主要是這個條件大周不用承諾永不犯遼。
更重要的是,這個條件可進可退,進的意思是,若有一天大周有實力拿下遼國,這道長城壓根擋不住大周進攻的步伐,畢竟大周靠的是火炮,而不是鐵騎。
退的意思是,若是有一天遼國或蒙古女真卷土重來,這道長城就是一道屏障,可以擋住他們的鐵騎。
大方向定下了,還有一些小細節,李琮又找人商討了三天,這才命人給陸呦送了一封八百裡加急,命他代表大周去和遼國簽字。
這次的簽字儀式是在遼國都城舉行的,簽字儀式結束後,陸呦帶著他的幾萬大軍從女真撤出來,回到京城時,已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了。
得到消息的李琮親自帶著文武百官還有李稷、李穗等幾位成年皇子外帶一個李熙去城外迎接,隨後便直接把人接進宮了。
據說,從城門到宮門的這條路擠滿了男女老少,都等著看看這位傳奇將軍的風采。
顏彥是天黑時分才見到陸呦的,得知陸呦進了明園大門,顏彥忙領著陸衿幾個去了二門處迎接,而陸呦下馬後也是飛奔跑進來的,見到顏彥,顧不得幾個孩子在場,先擁抱了她,放下她之後,又抱著陸衿轉了兩圈,最後分彆把陸初、陸祑舉起來,嘴裡不停地念叨:“想爹沒有?讓爹好好抱抱,看看我的孩子們都長什麼樣了,有沒有長高,有沒有好好念書,有沒有替爹照顧好你娘?”
這天晚上,明園破了食不言的規矩,晚飯席間,三個孩子不停地問陸呦問題,問他打了幾場惡仗,問他上次受傷多久才好,問他那望遠鏡是否真能幫到他,問他戰爭是否永遠結束等等。
顏彥是在飯後伺候丈夫沐浴時才知道,原本遼國並不想答應大周交換土地一事,主要是耶律洪祿怕女真再次崛起,契丹人沒法應對,畢竟女真盤踞這塊地盤時間太久,隨便往哪片山林一鑽,就拿他們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