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場上有人歡喜有人惋惜也有人長歎,歡喜的是這次跟著陸呦一起上戰場的還有一部分武將世家的世子,他們也或多或少立了些戰功。
惋惜和長歎的是那些追隨陸鳴去蒙古戰場的世家子弟,陸鳴因為朱氏之死不得不早早歸京,連帶著他們也跟著受影響了,到戰爭結束他們也沒有拿下蒙古一寸土地,隻是幫著遼國把蒙古人趕出了他們的地界。
還有一個扼腕長歎的是吳起,明明一開始他才是女真戰場的統帥,卻因為技不如人被陸呦接管後又被皇帝召回,白白錯失了這麼好的立功機會。
唯一覺得安慰的是,吳哲傷好後又重返戰場,和陸呦一起參與了幾個戰役,幸不辱家門。
“諸位愛卿,看到這兩幅輿圖,想必你們也清楚接下來朕要說什麼,我大周自立國以來,和鄰國之間常有紛爭,尤其是遼國,更是我大周的心腹大患,這些年幾乎就沒停止過爭鬥,更因為燕雲十六州,曆任先祖均死不瞑目。。。。。。”
李琮把大周立國後曆任先祖和遼國的幾場大戰役複述並點評了一遍,隨後又報出這些年因為征戰所耗的兵力和財力,最後落到了陸呦身上。
“平燕侯陸呦,這些年征戰沙場,可謂鞠躬儘瘁,先是奪回燕雲十六州,一吐我大周忍辱百年之氣,今又聯遼滅金,壯我大周之聲威,並為我大周版圖再添上灤、平、榆、宗、利、綏六個州,實乃我大周第一功臣,理應重賞,各位愛卿,依你們之見,該如何賞?”李琮說完,往台下掃了一通,從武將緩緩掃到文官這邊,最後在王實修臉上停頓了一下。
王實修乃中書省右相,這些朝政決策、詔令、詔書什麼的一般先由他起草,故而皇上才會示意他先站出來。
可問題是,事先皇上並不曾和他通過氣啊,他如何才能揣摩準皇上的心思?
罷了,看皇上的意思是要往高裡抬抬,侯爵再往上就是公爵,憑陸呦的功勳,再封一個公爵也不是什麼大事難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不對,若單單隻是一個公爵,皇上會為難麼?上次陸呦收回燕雲十六州,皇上直接給陸呦封平燕侯時和誰商量了?不就是直接當堂宣布的嗎?
彼時朝堂上反對的人不少,可皇上不是一一駁斥了大家最後力排眾議定下此事,因而,這一次絕不僅僅是賜封一個公爵這麼簡單。
聯想到陸衿和李熙的親事,聯想到陸呦的火藥和火炮,聯想到顏彥的火槍和望遠鏡,再聯想到這些年顏彥上繳的稅賦以及捐贈的銀兩,再聯想到大周接下來要修的長城,最後再聯想到顏彥和顏彤的關係,王實修兩手握拳,深吸一口氣開口了,“啟稟皇上,臣以為,以平燕侯這些年的功勳足以封王,外姓封王的先例本朝也不是沒有過。”
王實修的話像平地炸起了一聲焦雷,大殿上頓時響起了嗡嗡聲,反對者居多,氣憤者也有,讚同者寥寥,欣羨者亦有,看來,這個提議委實太出乎眾人意料。
因為大周隻在立國之初封過一位外姓王,這人就是當年蜀國的國君,因為國力漸空,無力和大周抗衡,同時也不願百姓遭到戰爭荼毒,在大周士兵入蜀之際,這位蜀國國君主動提出歸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