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千絕蛄災,最終贏家【求訂閱】(1 / 2)

妖蟲卵的孵化契約方式,和妖獸又是有所區彆的。

因為妖蟲的數量太多,妖蟲卵又太小,若是一粒一粒的契約,那不知道要耗費修士多少精力。

所以為了方便,一般都是將大量同種妖蟲卵放置到契約法陣上麵,一起契約認主。

這個契約法陣,和契約妖獸用的“控魂血陣”有些相似,但又有所改動。

周純這時候按照驅蟲之術上麵的記載,在一方石台上麵以自身鮮血為墨刻畫出了契約法陣。

然後將共計三百顆“玄甲金羽”蟲卵放置在了上麵,張口吐出一團拇指大小的精血落於石台上方,以神識和法訣催動,使之均勻分成一滴滴細小血珠落到了每一顆蟲卵上麵。

等他啟動了契約法陣後,一片澹澹的血光頓時將石台包裹了起來。

片刻之後,血光散去,那一顆顆澹黃色的蟲卵便和周純有了一絲澹澹聯係。

因為妖蟲本身智慧極低,修仙者在驅使妖蟲的時候,往往都要以神識進行引導控製,如此才能讓妖蟲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反觀妖獸的話,實力越強,往往智慧越高,很容易就能理解明白主人的命令,沒有這方麵缺點。

這樣在確定自己和石台上的蟲卵有了一絲聯係後,周純就將這些蟲卵都埋入了臨時洞府外麵那些大樹的樹根內,讓其自然孵化。

隨後又如法炮製的對“飛天火蠍”卵和“藍月蝶”卵進行了契約。

“飛天火蠍”的蟲卵相對而言要少一些,隻有一百八十顆。

“藍月蝶”的蟲卵更少,隻有區區六十顆。

不過對於蟲修而言,其實隻要有著雌雄配對的妖蟲在手,數量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隻要耐心培育,用不了十年的時間,就能讓蟲群數量翻上十倍!

畢竟大多數妖蟲都可以一次產卵數十顆,乃至數百、數千!

如此又將“飛天火蠍”的蟲卵埋入乾燥泥土中,將“藍月蝶”的蟲卵放置於盆栽蘭草上麵後,周純就靜等它們自行孵化了。

他自己則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開始鑽研那些驅蟲之術。

前麵說過,妖蟲因為智慧低下,即使彼此有著契約,讓它們不敢噬主,但要讓它們理解主人的命令並快速執行,那是非常難辦到的,隻能主人用神識作為引導輔助。

但是妖蟲數量一旦過多,主人除非是金丹期修士,不然根本無法做到分神萬千,同時對每隻妖蟲進行引導。

所以重新在驅使妖蟲的時候,往往需要用到一些技巧。

比如在妖蟲群裡麵培養出一些實力明顯強出其它妖蟲一籌的頭領,通過長期訓練讓妖蟲習慣性跟隨頭領行動,這樣主人隻要指揮那些頭領如何行動,就能帶動整個蟲群了。

還有就是以特殊的聲波震動頻率來驅使妖蟲,不同的震動頻率,代表著不同的命令。

這些就需要平時多費功夫和蟲群進行訓練引導,讓蟲群形成習慣性記憶。

而無論是用哪種驅蟲技巧,驅使妖蟲都肯定要比驅使妖獸要更為耗費修仙者精力。

有鑒於此,周純也不打算今後豢養太多種類的妖蟲,以免自己將太多的精力用在這上麵。

話分兩頭,就在周純於荒野之中埋頭苦學驅蟲之術的時候,周明德卻是跟隨著青蓮觀的修士在到處滅蟲。

山陽子似乎真把他當做抓來的壯丁了,給他安排的任務,一點也不比那些青蓮觀紫府修士要少。

甚至多次親自帶著他去清掃大股蟲群。

這導致周明德心裡一度懷疑,山陽子是不是要借妖蟲之手來除掉他。

但是仔細想的話,山陽子應該不至於如此不智。

畢竟現在藥方都已經獻上去了,他周明德的功勞也已經報了。

就算他死在了妖蟲手下,該給他的那份獎勵,也肯定要交給周家。

否則事情一旦傳將出去,無疑是會給青蓮觀的名譽造成極大打擊。

何況獻藥的功勞,大頭已經被山陽子和青蓮觀拿走了,於情於理,都沒有必要再因小失大來謀害他一個紫府期修士。

所以到了後來,周明德更傾向於山陽子是想借此來敲打自己。

至於敲打他的原因嘛,當然是他此前安排後手算計堤防山陽子。

有鑒於此,周明德隻能每次出任務的時候都提醒自己小心謹慎,一切隻以保護自身為主。

他終究不是青蓮觀的人,山陽子可以用為了統一口徑給他安排任務,但肯定不能給他安排說必須清掃多少妖蟲的任務。

時間緩緩流逝,很快就過去了半年。

在這半年的時間裡,榮國境內光是被修仙者掃滅的妖蟲數量,便足有上億隻。

但是蟲群在這半年時間裡麵繁衍的妖蟲數量卻是更多!

而儘管有著人族修仙者的不斷清掃,半年時間下來,大半個榮國也都被蟲群破壞嚴重,無數凡人、牲畜、草木都被蟲群吞噬。

多達數十個榮國的修仙家族山門和散修據點都被蟲群覆滅,死在蟲災之下的修仙者數量,加起來也有數千人。

這種情況也是讓得很多參與清掃妖蟲的修士感到觸目驚心,內心充滿了擔憂。

要知道這還是他們這些修仙者晝夜不停清掃之下的結果。

可他們終究也隻是修仙者,不是鐵人木偶,不知疲倦和饑渴。

現在隻是半年的時間,就已經讓他們對於此事感到厭倦了,長此以往下去,還能堅持在榮國境內清掃蟲群的人,還能找出多少?

而一旦沒有那麼多修仙者晝夜不停清掃,以蟲群的繁衍擴張速度,隻怕不出三個月,整個榮國就要步入煬國的後塵,化作一片焦土!

就在很多修士都對於未來感到悲觀的時候,一個消息的出現,卻是讓人精神大振,看到了曙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