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百家講壇(1 / 2)

變身女文豪 純潔小百合 8548 字 10個月前

節目錄製結束,跟瑤瑤合影後,肖波帶著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中等身材,大鼻子,小眼睛,厚嘴唇,帶著黑色眼鏡,見到張若琳,眼前一亮,雙眼失神了一會兒,很快就調節過來。

“這就是我那個朋友,蔡偉。”肖波繼續向蔡偉介紹道,“這就是我跟你提到過的張若琳,剛才那個非常不錯的點子就是她想出來的。”

“久仰大名,這次的時候恐怕要麻煩你了。”蔡偉客氣的說道。

“沒事,隻是我聽了肖策劃的話,突然之間有個想法而已。”張若琳謙虛道。

“我這次就是為了你的想法來的,大家坐下說吧”蔡偉對張若琳的點子非常重視,沒辦法,這關係到自己的飯碗。

對張若琳,他不得不重視,剛才她在台上錄製節目的時候,肖波就已經把張若琳的點子告訴他了。

蔡偉覺得張若琳的提議很好,有很大的可行性,現在他就想聽她更多的意見。

蔡偉也可以按照張若琳已經說的一點信息,自己再補充、全麵,也能搞出一檔不錯的節目,可他不打算這麼做,誰不想把自己負責的節目做到儘可能的完美呢?

柳眉本來要等著張若琳一起回家,看到她跟兩個貌似電視台的工作人員談事情,也就不再催促,靜靜地坐在一邊。

“張若琳女士,這次恐怕要麻煩你了,這次節目任務催促得很急,是上麵直接交代一下來的,響應政府的號召,配合政府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決策,要求策劃一檔節目,最好是有關華夏傳統文化的,可是我想了半個月,愣是沒有什麼滿意的點子,今天肖波老弟給我打電話,說你有一個好點子,我就跑過來了,我對你那個邀請名家講課的點子非常感興趣,覺得可行性非常高,不知道能不能再給一點意見,或者你的想法?”

蔡偉搓著白嫩的大手,有些不好意思的問道。

求人辦事就是這樣,身份不知覺的矮下一輩。

“不用這個客氣。”張若琳笑了笑,說,“這也是我偶然的想法,如果我突然的想法能夠變成電視台的節目,我也會感覺非常光榮,要感謝你就是感謝人家肖策劃吧,要不是他跟個提起,我連想都不會想。”

肖波也是個實誠人,要是其他人,恐怕直接跟蔡偉說點子,把這個點子說成自己想出來的。

肖波有些感激地看了張若琳一眼,在官方電視台混,人脈很重要。

柳眉坐在一邊,聽說張若琳竟然要參與華夏電視台某個節目的策劃,驚訝的盯著她,心裡暗暗地想,到底張若琳還有多少本事啊。

蔡偉點點頭,連忙說道:“那是,那是,我還需要感謝肖老弟,不過也就當我欠張若琳女士一個人情,以後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肯定幫忙。”

“讓我想想。”

張若琳低著頭,捧著茶杯,盯著上麵藍色的花紋出神,沒有人打攪她,時間過去了兩分鐘,她用嘴唇試了下,發現茶水能喝了,抿了一口,剛下茶杯,裝作從深思中回過神來,慢慢的把當年看《百家講壇》的所有細節都說出來。

“《百家講壇》的應該追求風格與學術性的理論研究的相對平衡,同時亦追求內容的學理性與權威性,力求雅俗共賞,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將許多晦澀知識傳播於民眾之中;《百家講壇》應該是一個開放的大學。節目內容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哲學等;形式要多樣,學理性與實用性並存,權威性與前衛性並重,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適合具有中學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觀眾。”

張若琳侃侃而談,把旁邊的三個聽眾唬得一愣一愣的。

接下來就是《百家講壇》布景簡單,一個背景,一張講桌就行,重點是講述者的選擇,有些講課的能夠火得一塌糊塗,出書之後,銷量也極為可觀,有些人卻籍籍無名,上了央視也沒出多大名。

“怎麼樣,可以嗎?”

張若琳講完後,肖波和蔡偉還在思索。

她覺得他們這是在浪費時間,《百家講壇》這檔節目,絕對能火,欄目收視率很高,成為中國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的一款品牌欄目

“完全可行”蔡偉摸著下巴的小胡須,表情無奈的說,“你已經把這個節目完全策劃好了,連名字都想好了,我都不知道該補充些什麼了,幸虧你沒去電視台,要不然,我就不用混了”

“我想問一句,這真是你突發奇想?”蔡偉用手捂住臉,不想見人了,打擊太大了。

自己這個專業節目冥思苦想了半個月也抓不到頭緒,人家一個外行,突發奇想,一個優秀的節目就成功了……他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退休了?

不過年紀四十歲,正是男人的盛年,退休好像早了點。

“我真的不想打擊你,這真是剛剛想起來的。”

張若琳笑眯眯地喝了一大口茶水,味道不錯啊

用得著這麼打擊人嗎?

張若琳欠扁的笑,連一邊的柳眉都快要忍不下去了。

“那你能舉一個例子嗎,比如講述那一段曆史比較好,怎樣講述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蔡偉想為難一下張若琳,故意出難題,再說她不是在節目上說,能夠背下華夏所有的正史嗎?

這個小小的問題當然難不倒才高八鬥的張若琳,就算她自己不會,上輩子,她作為央視第十套節目的忠實觀眾,在網上,基本上把《百家講壇》的節目看完了。

張若琳一直很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看了不下三遍,後來看了《易中天品三國》,非常喜歡易中天先生特立獨行的話語表達和思維方式,妙語連珠、充滿活力的說史風格,也就是他說的“蘿卜史學”,很有營養,雅俗共賞,老少鹹宜。

“我喜歡三國那段曆史,講出來肯定很精彩”

張若琳一邊回憶著易中天先生講述的原稿,一邊進行修改,沒辦法,這個世界沒有《三國演義》這本書,不能進行人物對比。

不過也沒關係,張若琳按照《易中天品三國》和《明朝那些事》的風格,加上自己對華夏所有正史的記憶力,經過自己的在加工,也能達到不輸於原版的效果,甚至因為她對曆史了解的淵博,旁征博引,華夏五千年的曆史事件以及著名人物信手拈來,聽起來,比易中天先生的版本更加豐富和厚重。

張若琳站在五千年的曆史告訴,把紛亂的三國慢慢剖析,分析裡麵大事件的前因後果,以及影響,設計曆史、政治、軍事、天文、地理……配上她幽默犀利的講述,讓肖波、蔡偉、柳眉都聽入迷了。

“怎麼樣,講得不錯吧”張若琳講得口於舌燥,人家喜歡聽,她就滔滔不絕,可是茶水喝於了,她講不下去了。

“當年我的曆史老師要是有你的水平,我的曆史肯定不會不及格了。”肖波一臉歎服。

蔡偉敬重的看著張若琳,在華夏科教頻道,他見識的各方麵的學者專家,數不勝數,在曆史研究方麵,張若琳的水平,恐怕已經超過了華夏老字輩皓首窮經的巨擘

那些老先生可沒有張若琳逆天的記憶力,講解研究一段曆史,經常需要帶著老花鏡,翻閱資料。

張若琳旁征博引,講述三國的曆史,引用了幾個朝代的資料,眼睛都不眨,直接就把史書原文背出來了……

兩者之間不能比啊

“張若琳,你願意參加《百家講壇》嗎?”蔡偉急切的問道。

邀請張若琳參加節目,是他進行了深入思考的。

首先,張若琳的實力不用懷疑,他已經見識到了。

其次,她本身的名氣也能帶動節目的收視率。

就憑她的臉蛋,也能讓收視率上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