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滬影廠通知白臣導演,將會委任吳見夜為這部電影的副導演的時候,白臣當時就大發雷霆。
當時滬影廠的大領導無奈的看著白臣:“你不是挺喜歡這個劇本的嗎?也非常欣賞吳見夜這個編劇,怎麼聽到要讓他當副導演的時候這麼大的反應呢?”
其實滬影廠的大領導也沒有辦法,關於吳見夜擔任副導演的事情,是燕京電影學院大領導親自給他大的電話,這個麵子也不能不給,隻能選擇安撫白臣了。
白臣不滿的說道:“編劇和導演能一樣嗎?再說了這個吳見夜才多大,他有導演的功底嗎?而且我還聽說他隻是燕京電影學院美術係的學生,這不是瞎胡鬨嗎?”
滬影廠大領導:“照你這麼說他連寫劇本都是瞎胡鬨了?”
白臣:“話不是這麼說的,他寫的劇本確實非常不錯,但是導演的功底到底怎麼樣,咱們誰也不知道,我可不想讓他毀了我這部電影!”
“老白啊,我給你說一件事情你就清楚了,這個小吳啊,《孔雀公主》不僅是小吳寫的劇本,主演,同時他還是這部電影的副導演,其中他去尋找喃穆魯娜公主的那一段就是他導的,當時你不也是對這段非常滿意嗎?”
“什麼?這段是他導的?”
“當然了,不然我也不會輕易的把一個新人給你做副導演啊!”
“那好吧,就先讓他試試吧,如果不合適的話,我肯定是要換掉的,誰說也不行!”
“那是自然!”
正是有了這麼一段曆史,所以白臣導演對於吳見夜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你就是吳見夜同誌吧,你的劇本我已經看過了,實話告訴你,我非常喜歡,我曾經也想過這麼一個故事,隻是沒有你寫的更加清楚!”
吳見夜心中有些汗顏,這個劇本其實就是白臣導演自己寫的,隻不過現在被自己給剽竊過來了。
“白導,您可千萬彆這麼說,我也是運氣!”
“寫劇本靠的可不是運氣,而是實實在在的實力,《孔雀公主》我已經看了,故事寫得還可以。”
兩人客氣了幾句後,白臣導演問道:“小吳,能跟我講講你是怎麼想到的這個故事嗎?據我所知你的家鄉是在燕趙,你是怎麼寫出這個滬海的故事?”
吳見夜想了一下,說道:“其實這個故事背景,我一開始想的是在燕京的,畢竟我對燕京更加的熟悉,不過我跟我們學院南方這邊的同學聊過,再結合電影中的背景,我認為放在滬海更加的合適。”
“最初想到這個故事其實也是在和同學的聊天過程中有了這個想法,經過之前的那十年的大變,有人說過這場大變給青年人心靈上、思想上帶來不少消極因素,說當時青年是‘沒有希望的一代’,不過我自己並不認同這個觀點,可能因為我就是年輕人的原因吧?所以我認為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並不像那些人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也都有著各自的優點。”
“所以我希望能夠寫出一個作品出來,鼓勵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戰勝困難,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好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