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香江電影的根本(第五更,求訂閱~~)(1 / 2)

華娛從1980開始 一根黃山 4006 字 11個月前

() 張薈軍後來能夠做到燕京電影學院的院長,可不單單是因為專業技術過硬,更重要的是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上更加的圓滑,所以他的關注點不可能跟田莊莊,陳楷歌一樣都在電影身上,他關注的更加的多。

所以發現的也多,其他人可能也有所發現,但是關係沒有張薈軍與吳見夜的關係那麼好,自然也不可能像張薈軍這樣直接問出自己的想法了。

張薈軍問完,穆得遠坐在那裡也是好奇的看著吳見夜。

穆得遠畢業後也留校任教了,後來更是成為了華夏影視攝影學會的會長。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我本來就與他們的老板認識,然後現在兩邊又需要一個合適的中間人,所以香江公司的人,對我自然也就尊重一些了。”吳見夜解釋道。

張薈軍與穆得遠點了點頭:“哦,原來是這樣啊。”

“對了,他們老板這麼欣賞你,會不會邀請你來香江拍電影啊?”張薈軍好奇的問道。

“現在肯定不會的!”吳見夜篤定的說道。

“為什麼啊?難道他瞧不起咱們國內的演員?”穆得遠有些不理解的問道。

“對,來,你坐下,跟我們好好的講講,我一直都很好奇,現在咱們國內的電影,就連其他一些國家的電影同行,也經常相互之間邀請探討,為什麼偏偏香江這邊卻對咱們這麼的抵製呢?”張薈軍給吳見夜拿過來一個椅子,問道。

1979年的時候,國內就排除了電影技術代表團前往法國,英國,聯邦德國進行製片技術現狀的考察。

同年美利堅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代表團在協會主席史密斯海登,負責電視事務副主席萊姆雷,洗印專家梭盧,電影技術專家製片人福爾曼一行在我國進行講學。

同年柯達公司技術代表團來華訪問。

.......

其後的兩三年內,其實有不少的國外代表團來華訪問,同時華夏也派出了不少的代表團出國訪問,可以說與國際上也有不少的合作。

至於香江嗎,其實國內也有合作,比如今年在國內開拍的《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但是這不代表香江的電影行業對於國內就是歡迎的。

“其實很簡單,國外的電影公司他們之所以對咱們國內的電影事業支持,不過是提前投資罷了,現在國內的改革開放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那些國外的電影公司,也不過是看重了國內未來的發展前景,想要提前布局罷了,不過你看,這幾年的考察團,我們真正得到的技術支持有什麼呢?”

張薈軍與穆得遠想了一會,然後有些頹喪的搖了搖頭。

“至於香江這邊呢,其實更好理解了,之前我已經說過了,香江電影最重要的票倉就是灣灣,而國內與灣灣的情況,大家都知道,所以就因為這一條,香江的電影公司就不會與我們有太多的接觸。”

“可是今年在國內的開拍的《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又怎麼解釋呢?”張薈軍繼續問道。

“很簡單啊,因為他們已經放棄了灣灣的市場,即便是這樣,也不可能就這麼簡單的過去,片中飾演鹹豐皇帝的那位,就是香江演員,我想拍完這部電影以後,他在香江的演藝之路估計要很難走了!”

吳見夜再次想起了,那位擺了三年地毯的金像獎影帝,要不要趁他落魄的時候,簽到鳳歌娛樂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