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情人牆(4200+章節,求訂閱~)(2 / 2)

華娛從1980開始 一根黃山 7890 字 11個月前

不過人家可沒有什麼高攀的想法,隻是純粹的看過吳見夜跟龔演的《大橋下麵》,如果單純的從收入上來講,他們掙得比龔都多。

現在滬海一個月的平均工資也就五六十塊,而一個出租車司機一個月的收入卻能夠達到兩三百元。

不過這個時代的滬海出租車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宰客的行為屢見不鮮,一位老外在滬海打車,十分鐘的車程,愣是管對方要了100美元的車費,你見過?

不過吳見夜與龔並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到了龔的家,也才花了一元五角!

這是吳見夜第一次來到龔的家,待遇明顯不一樣了,不僅他之前見過的龔的姐姐,就連她的哥哥龔楚,龔纓也在。

可以說是全家到齊了。

幸虧吳見夜在前世有著無數次的這種經驗,倒是沒有像一個初哥一般顯得那麼慌張,這要是換了一個心理素質不過關的人,恐怕早就萎了。

把已經準備好的禮物拿出來,很快吳見夜就把整個龔家哄得開心了。

龔纓與龔一樣也是一名演員,現在就在滬海電影製片廠工作,聊了兩句以後,吳見夜知道龔纓現在正在籌備謝鐵俐導演的《包氏父子》。

“謝導可是國內最有名的導演了,能在謝導的電影中出任角色,瑩瑩肯定非常厲害!”吳見夜笑道。

“《包氏父子》是一部男人戲,女人戲份其實很少的!”龔纓倒是滿符合南方女子的溫婉,即便是麵對吳見夜這個‘未來的’姐夫依然有些羞澀。

不過當吳見夜知道了這部電影中的一些演員的時候,頭上便開始冒冷汗了。

管棕祥飾演老包,葛寸壯飾演陳三,這兩位老藝術家可都是燕京電影製片廠的老人啊,不過幸運的是吳見夜與兩位老人並不熟悉,不然的話,就真的是出大事了。

晚上在龔家吃完晚飯,吳見夜便提議回酒店了,來滬海的時候,吳見夜已經跟周濤說過了,讓他在滬海這邊的酒店幫自己訂個房間,錦繡製衣已經在滬海創辦了辦事處,有了這個條件,吳見夜自然是不可能委屈自己了。

吳見夜回酒店,龔自然是不可能.......跟著了,現在的父母還沒有這麼開放,自家的好白菜,還不可能這麼隨便就讓外人給拱了。

.......

到了第二天,吳見夜就去了滬美廠,雖然他是借著《葫蘆兄弟》的理由來的滬海,但是《葫蘆兄弟》也確實已經製作完成了,暑假期間就要率先登入滬海電視台,和廣大的電視觀眾見麵了。

“小吳!”看到吳見夜後,胡慶看到吳見夜後顯得十分開心,直接拉著吳見夜開始看《葫蘆兄弟》了。

看了幾集《葫蘆兄弟》後,吳見夜發現跟自己在前世看到的沒什麼區彆。

“師兄的能力果然讓人佩服,和我想象中的是一樣!”吳見夜讚歎道!

胡慶露出喜悅的神情,笑道:“如果不是你已經寫好了劇本和畫出了人物原型,是不可能這麼快完成的!”

倆師兄弟互相吹捧了一下,胡慶才有些可惜的說道:“本來我是向廠子裡建議把你要過來的,沒想到你竟然會選擇留校!”

吳見夜笑笑:“學校的安排,我自然是要服從了!”

“你小子,跟我還沒有一句實話,就憑著你的能力,要是想去製片廠上班,國內的這些製片廠還不都得可著你挑啊!”胡慶白了吳見夜一眼。

《孔雀公主》與《大橋下麵》的相繼成功,讓全國各大製片廠都知道了有吳見夜這麼一號人才,能寫,能導,能演的全能型人才,培養幾年,絕對可以成為製片廠支柱!

偏偏吳見夜最後選擇了留校任教,這既讓大家惋惜,卻又沒有那麼的失落,畢竟我們沒得到的人才,彆的製片廠也沒有得到。

到了晚上,吳見夜,胡慶,姚中禮,楊宇良,褚清風,王振等人則是在製片廠的食堂簡單的慶祝一下。

隨後的日子,吳見夜又去了滬海電影製片廠拜訪白臣導演等人,白臣導演曾經在香江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吳見夜特意給他帶了一些香江的食品,讓白臣導演非常開心。

兩人聊天的過程中,白臣導演也表達了,對於吳見夜最後沒有來到滬影廠的可惜。

同時吳見夜還拜訪了一下滬影廠的一些領導,《大橋下麵》的成功,讓吳見夜在滬影廠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所以拜訪滬影廠的領導,並沒有什麼曲折,滬影廠的領導更是表示如果以後吳見夜還有什麼好的劇本,可以隨時拿到滬影廠來,滬影廠可以優先考慮。

對於滬影廠釋放出來的善意,吳見夜自然是非常感謝了。

戴召安見到吳見夜後,更是將最後的一千塊錢也還給了吳見夜,並且表示要為吳見夜接風,吳見夜沒有反對,不過這次他提議把《大橋下麵》的幾個主要演員都叫上,戴召安雖然有些心疼錢,但是也沒有反對。

不過最後戴召安結賬的時候,發現吳見夜已經提前把飯錢結完了。

拍了拍吳見夜的肩膀,戴召安什麼也沒有說。

七月的滬海,即便是到了晚上也已經有些悶熱了,好在海風一吹,吹散了不少的熱浪。

吳見夜與龔漫步在外灘的情侶牆,這裡算得上八十年代初滬海年輕男女約會的聖地了。

所謂的情人牆,實際上就是一道用水泥砌的防洪牆,但這兒卻是這個世紀70-80年代滬海最浪漫的地方。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成百上千對青年男女,就會悄然出現在外灘,開始上演如今的人們無法想象的“集體戀愛”的話劇。

“人牆”可以從黃浦公園一直排到十六鋪碼頭。

對於後世八十年代的來講,擁有浪漫回憶的外灘情人牆仍在他們心中保有獨特甜蜜記憶!

至於情人牆的由來則是因為70年代,經濟物資匱乏,文化娛樂設施單調,住房特彆緊張,一家七、八口人擠在十幾平方米的鬥室裡四世同堂,早已司空見慣。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沒有地方互訴衷腸,一對對熱戀中的情人,就隻能將從外灘公園至金陵東路那500米的長堤塞了個水泄不通,男女整齊地排列著,耳鬢廝磨;這就是上海灘最早的情人陣地外灘情人牆。

隻不過等到了90年代以後,外灘濱水區景觀改造,沿岸的防汛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通透的複古型雕欄,“情人牆”也隨之不複存在,但青年人的活動空間,早已今非昔比,逐漸被咖啡廳、電影院等娛樂場所取代,這也令情人牆成為一代上海青年的甜蜜的往事!

吳見夜與龔來到這裡的時候,情人牆邊上早已經排滿了長長的人牆,根本沒有空閒的位置了。

好不容易見到一個空位置的時候,龔拉著吳見夜的手走了過去,不過依然不夠容得下他們兩人的,旁邊也是一對情侶,看到他們後,露出了會心地笑容,往旁邊移了移,給他們讓出了不少的空間。

海風,星空,偶爾響起輪船的轟鳴聲,都讓人的心情十分的舒悅。可惜的是.......

“我媽媽今天問了我,咱們兩個將來是怎麼打算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