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國內電影的發行與改革(4300+章節,求訂閱~)(1 / 2)

華娛從1980開始 一根黃山 7229 字 11個月前

() “艾部!”

在廣電大樓,吳見夜見到了艾部。

“來,坐。”

艾部見到吳見夜後,也是露出了笑容,讓自己的秘書,去給吳見夜倒茶。

等吳見夜坐下後,艾部才笑道:“是不是有些好奇,我為什麼把你叫過來!”

吳見夜不卑不亢的笑道:“到是能夠想到一些。”

艾部見到吳見夜如此自信,反而是更加有了一些興趣,笑道:“好吧,既然猜到了,那跟我說說,到底是是為什麼找你吧?”

吳見夜:“應該是香江鳳歌娛樂還有年前我在趙部那邊說起的影視城的事情!”

艾部哈哈一笑:“你啊,怪不得能夠在香江創下那麼大的基業。”

“不錯,年前我去院裡開會,碰到了老趙,他跟我說了這件事情,我想知道你的這個計劃,如果執行是準備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呢?”

吳見夜心中一喜,艾部這麼問就意味著事情有可能成功,於是連忙說道:“當然是以鳳歌娛樂,香江亞視,以及堂庭文化聯合投資,初步地計劃是分為三期,其中第一期最重要的是還原清末,民初時期的羊城,香江等地區的街景,以及明清宮苑,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1:1複製故宮......”

艾部聽完以後,露出沉思的表情,問道:“如果我們要求你在這裡麵加入橫店當地的企業呢?”

吳見夜微微一愣,問道:“不知道艾部的意思是?”

艾部講道:“這麼大的一個工程,如果能夠有國內企業的加入,對於國內經濟的扶持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事情,宣傳起來也會更加的便利,有些手續也會更加的容易的批複.......”

吳見夜苦笑一聲,在他的計劃中,是不想加入當地政府企業的,因為這樣就會意味著,在自己的掌控中多了一絲不可控製的力量,而且還是一個不能夠忽視的力量。

不過他也知道,這種事情,不能夠生硬的拒絕,於是開口問道。

“艾部,不知道當地企業是準備以什麼樣的形式加入呢?”

“由當地企業負責土地,而香江的鳳歌娛樂,亞視負責出錢,至於股份嗎?各占50%怎麼樣?”艾部獅子大開口道。

吳見夜苦笑了一聲:“艾部,這恐怕不好吧,國內的地不值錢啊。”

現在國內的地確實不值錢.......

艾部微微一笑,也知道這個占股比例對方不可能同意,提出這個分成比例也不過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為下麵的談判做鋪墊。

“香江那邊的意見呢?”

這其實是艾部對吳見夜的另外一次測試,他現在直接提出來國內企業的加入,如果吳見夜能夠直接回答的話,那麼也就是說,正如他所講的那樣,他在堯光集團有著極高的地位,這對於後麵國內對吳見夜態度的一個界定。

吳見夜想了一下,說道:“如果非得要國內企業的加入,也可以,不過他們最多隻能占到10%的股份,同時對於影視城的管理,不能夠過多的乾涉,還有一點就是如果以後影視城涉及到上市的話,他們的股權也會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稀釋的!”

“也就是說,這家國內的公司如果想要參股這件事情的話,那麼以後的所有行為都要按照商業模式進行運作,不能夠搞現在國內的這一套。”

艾部看了吳見夜一眼,想了一下,給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這件事情,我知道了,我跟趙部會繼續開會探討的!”

“謝謝領導!”

隨後艾部又問起了另外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小吳,我之前聽趙部講,香江的鳳歌娛樂,現在已經是屬於你的了,這麼看來你對香江電影業的商業運作是非常了解的了,而且我還聽說你在自己的課堂上曾經也給自己的學生,講過關於國外電影商業運作的事情,現在不如你來跟我講一下國外電影業商業運作的規律還有與國內的區彆。”

吳見夜則是微微一愣,沒想到艾部竟然是問的這件事情,之前他認為,艾部肯定是要問關於風格娛樂的一些事情,甚至是希望現在鳳歌娛樂能夠跟國內增加更多的合作一些事情,沒想到問的竟然是關於國外電影業的商業運作。

隨後他想到了年前幾大製片廠提出來的意見,以及廣電接手電影局後,所發生的的一些事情,看來廣電這邊肯定是有想法了。

考慮了一下,吳見夜說道:“香江那邊的商業運作,其實一點都不複雜,就拿鳳歌娛樂來舉例子吧,他們投資與製作完電影以後,就會由自己直接與影院聯係上映事宜,前些年香江的院線采取的是收取租金的方式,也就是說他們不管這部電影是否大賣,隻要這部電影的製作公司,付給他們足夠的租金,他們就讓這部電影一直上映下去,這樣做的一個弊病就是由於院線的租金過高,一般的中小型電影公司製作出來的電影,根本付不起高昂的租金,這也導致了當時很多電影隻上映一周左右的時間就下畫了,同樣這麼做的後果就是院線有的時候必須依靠在強有力的製作公司,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夠有充足的片源。”

“不過這幾年香江的院線已經改變了他們的政策,將收取租金改為了參與影片的分成,這樣一來就把那些中小型的電影公司解放了,這才導致了現在香江電影百花齊放的情況。”

“而國內現在的情況則是,製片廠隻負責製作電影,隨後由中影負責統銷統購,製片廠隻能夠拿到規定範圍內的資金,這也讓製片廠失去了製作更加優秀電影的動力。”

“咱們國內的標準是,關於每個拷貝的單價是9000元,采購的數量最少也得是99個,既然可以用最少的錢做出來的電影,也能夠掙錢,這自然也就打消了一些製片廠對經典作品的追求。”

“歸根結底,在製片廠與發行放映業之間,自從改影片收購為按拷貝數量結算一來,拷貝量就成為二者之間一切矛盾衝突和爭論的焦點,這也是傳統的計劃經濟下的電影供銷模式和電影市場經濟規律自發調節為主的電影市場間必然的衝突。”

看了艾部一眼,吳見夜沉聲說道:“而且這一衝突現在看來,一切都還隻是表現在萌芽狀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