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華語樂壇與堂庭文化製片經理(4000+章節,求訂閱~)(1 / 2)

華娛從1980開始 一根黃山 7789 字 11個月前

() 雷興奮的回去了,留下了劉,崔建,趙寶鋼,馮褲子四人還在堂庭文化。

崔建則是興奮的擺弄著錄音室裡的樂器,剛剛過來時臉上的抑鬱早就不見了。

“怎麼樣,對這裡還滿意嗎?”吳見夜笑問道。

崔建點頭道:“滿意,太滿意了,老吳你這裡的樂器和錄音設備可都是最好的,你是打算再發一張專輯嗎?”

吳見夜搖了搖頭,“沒時間,太忙了,以後發專輯的事情,可能也少了,這是為堂庭文化的歌手準備的,我準備在堂庭文化的旗下成立一家唱片公司。”

說完吳見夜看了崔建一眼,笑道:“怎麼樣,有沒有興趣成為堂庭唱片的第一個簽約歌手,反正你也被交響樂團給開除了。”

去年是崔建的第一個巔峰之年,《新長征路上的搖滾》,《一無所有》,《不再掩飾》,《出走》這些經典的歌曲,都是在這一年創作出來的。

年底的時候,燕京大學甚至成立了‘燕大崔建後援會’,這可是國內的第二個後援會組織。

第一個後援會組織是由燕京眾多大學的學生聯合組建的‘吳見夜後援會’,成立的時間就是在拯救生命演唱會之後,隻不過因為吳見夜已經許久沒有出過唱片了,所以現在這個後援會已經不像最開始之前的那麼熱鬨了。

除了一些玩音樂的老人知道,新人已經不知道了。

不過今年崔建玩大了,在燕京首都體育館出演時,以搖滾的方式翻唱了經典歌曲《南泥灣》,導致自己的音樂被禁播,而崔建本人也被交響樂團開除了......

崔建有些心動的說道:“要是你早點跟我說,肯定是沒問題啊,可是我之前已經答應了ado,現在在跑到你這來,恐怕是不合適吧?”

ado是華夏搖滾樂元老級彆的樂隊之一了,樂隊有四名成員,鼓手三兒,薩克斯劉源,是華夏人,吉他兼主唱艾迪是馬達加斯加人,貝斯手巴拉什是匈牙利人。

三兒更是被稱為華夏最優秀的鼓手之一,可惜英年早逝。

吳見夜則是滿不在乎的說道:“這個簡單,一起請來就是了!”

崔建開心的笑了:“那就沒問題了,三兒他們可是早就想要見見你了!”

“那就這麼說定了,這兩天你抓點緊把他們叫來,我在燕京待不了幾天,馬上就要去鳳凰城了。”吳見夜說道。

“沒問題!”崔建比了一個ok的手勢。

隨後吳見夜又邀請了劉,劉自己也想找一個專業的錄音室,現在又有想要簽自己的唱片公司,所以也沒多想就答應了。

不過劉還是說道:“不過我可能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錄歌或者參加演出,畢竟學校那邊還上著課呢!”

吳見夜對此也沒有意見,劉,崔建這一批人向來是以有性格著稱,對他們就不能用固有的生意模式來約束,隻有給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間,才能夠創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其實這個時代的人,都差不多,王碩等人也是如此。

不過隨著娛樂事業的工業化的發展,這樣的模式不是一般的娛樂公司能夠承擔的,因為這些人就像是倒騰古玩的,經常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娛樂公司根本負擔不起。

所以這樣的形式在以後也就慢慢的消失了。

其實這兩年華夏最火的音樂風,並不是崔建的搖滾風,而是西北風。

《信天遊》,《我熱戀的故鄉》,《黃土高坡》等,就是這一類型的代表歌曲。

其實不僅是華夏的樂壇在這兩年火了西北風的歌曲,就連華夏的影壇,在這兩年也是刮起了西北風,陳楷歌的《黃土地》,吳天冥的《老井》,乃至現在老謀子正在拍攝的《紅高粱》。

如果不出意外,《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酒神曲》,《顛轎歌》這三首純正的西北風歌曲,還是會成為《紅高粱》的插曲。

在‘西北風’興盛的過程中,華夏大陸的眾多傳媒也是功不可沒,這些大眾傳播工具第一次現實了它們對流行音樂市場的整體影響力,電視劇的播放,各種電視晚會,電台的音樂,一時間‘西北風’之聲不絕於耳。

在很多報紙的文藝副刊和娛樂雜誌上,眾多評論家發表了對‘西北風’的看法,記者們退出了大量歌星,作者專訪,向歌迷介紹‘西北風’的動向,有幾家專業音樂期刊甚至辟出了‘西北風歌曲’,‘西北民歌’專欄。

可惜的是,這股西北風在國內樂壇並沒有刮太長時間,短短兩三年的壽命,便泯然眾人了。

然後就是粵省歌曲的崛起.......

“吳老師,你要是想成立唱片公司,要不要多簽幾個歌手,現在程挺火的!”馮褲子提議道。

吳見夜搖了搖頭,說道:“不用了,還是先把老崔與劉兩人弄好了再說吧!”

現在國內關於歌手的合約問題,並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這也導致了很多歌手在出名後,立即脫離原有的唱片公司,形成自己單乾的行為。

這在整個八十年代末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行為。

吳見夜並不想找一些自己不太知根知底,或者是說不好掌控的歌手進來。

而這個時代音樂磁帶的生意更是紅火,就拿早已經脫離了圖南科技的磁帶廠,這兩年的銷售額竟然無線接近隨身聽的利益。

一個普通歌手出的音樂磁帶的銷量就在50萬到100萬張。

不過國內的音樂行業與電影行業一樣,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出,經曆了自己的從輝煌到低穀。

九零年的時候,這個磁帶的銷量就跌倒了三萬張.......

落差之大,讓人不敢想象。

到了那個時候,國內的歌手也開始走穴的生涯,不過基本也都固定在燕京,滬海,粵省等地,不過即便是到了這個境地,國內大部分的歌手依然是一個個牛皮哄哄的。

上場前加價的行為,更是層出不窮,再加上香江與國內的聯係越發的緊密,港台歌手進入國內搶占市場,導致國內的音樂市場越發的萎靡.......

不過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吳見夜要做的就是先把堂庭唱片的輪廓建立起來,和堂庭文化一樣,慢慢的成長。

後麵與ado的談判也十分的順利,見到吳見夜的時候,也是一副小迷弟的樣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