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得與失 上市(4000+章節,求訂閱~)(2 / 2)

華娛從1980開始 一根黃山 7608 字 10個月前

不過這次因為吳見夜這隻蝴蝶的關係,香江現在的商業格局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至於東榮鋼鐵,雖然規模算不上頂級,但也是香江老資格的公司了。

東榮的前身是達利公司,成立於96年,是一家經營鋼鐵及有色金屬買賣的小公司,90年改為東榮鋼鐵,99年9月,聯合主席李明治收購東榮,東榮成為聯合係家族成員。

李明治是個股權結構組合高手,公司在他手中猶如積木,能夠拆卸組台風貌迥異的公司大廈。

李明治購得東榮鋼鐵,資產調進調出,就成了聯合東榮,其後,聯合東榮收購製造業的合昌。

99年4月,又亮出東榮建材的招牌,供應建築業鋼材,接著又將東榮鋼鐵分拆上市,成為聯合係的上市公司家族成員。

稍後,聯合東榮改名聯合國際工業。

東榮小股東,被李明治魔術玩得暈頭轉向。

這僅僅是一隻股票,聯合係上市公司的0隻股票,同時被李明治弄得眼花繚亂,令人歎為觀止。

李氏魔術,引起股票經紀的懷疑,說買家賣家都好像一個人。

992年初,股市金牌莊家詹培忠“倒灶”,戳穿李氏把戲。

證監會著手調查,聯合係一係列合並重組、配股售股計劃處處受阻,擱淺觸礁。

李明治知道以後在港的日子不會好過--澳洲證監幫正對他追殺。

李明治想出金蟬脫殼計,遂成出風聲,東榮鋼鐵將售予第三者。

證監會知道李明治想溜,於992年用2日下令聯合係的0間上市公司停牌,東榮自在其列。這一舉動,加速了李明治將東榮售予中資,並以此購買“政治保險”。

市場上的賣殼者,一味造殼,買家省事;無意賣殼而強買,賣家必反收購,買家要麼不成功,要麼須付出昂貴代價。

首鋼等收購東榮,適逢其時,真是兩全具美,如俗話說:“渴睡遇到枕頭。”

實際上在首鋼,長實,渣打三方聯合收購東榮鋼鐵的消息傳出的時候,不少的人都在說堂堂的國企,香江首富,渣打銀行為何要跟聲名狼藉的李明治攪到一起。

不過這種聲音對於首鋼,長實,渣打三方來講,根本沒有絲毫的用處,殺手有罪,寶劍何罪?

李明治是什麼人,到底有沒有違法,那是需要法律去製裁的,而東榮卻是無辜的。

更何況東榮有著自己完備的銷售網絡。

客戶是恒基、合和、信和、瑞安等地產建築公司。

上市前的990年度,香江進口鋼筋00萬噸,東榮占/3,是香港最大的鋼筋供應商之一。

首鋼的前身是建於99年的石景山鋼鐵廠,是華夏鋼鐵行業的老行尊。

首鋼來港發展,若購得東榮,如虎添翼,東榮將成為首鋼海外鋼鐵貿易的大本營。

其實現在三方收購東榮鋼鐵的事情,已經基本上完成,隻差簽字了。

根據協議,三方將以每股9.2元的收購價收購東榮鋼鐵75%的股權,比市價每股溢出0.0元。

至於三方的股權分配則為首鋼占股5%,長實占股2%,渣打銀行占股2%。

這一次的合作將會為首鋼在香江帶來極大的好處,有了渣打銀行與長實的背書,首鋼其後將會又收購香江產銷電話線,電子產品的最大製造公司之一的三泰實業,緊接著就會收購開達投資,海成集團,寶佳集團,隨後又殺了一個回馬槍,回到國內收購企業,投資工程。

十幾年的時間,首鋼就以最初的3億市值,急劇遞增道60多億港幣.......

實際上隨後的幾年,國內的諸多公司都將在香江借殼上市。

比如現在堯光集團正在和華夏航天工業總公司,洽談收購香江產銷電子產品的大廠家康力。

實際上除了國內在香江的四大集團之外,在今年年底,中資公司在港上市共7間,其中借殼上市的占2間,剩下5間是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的公司有:中創國際所控的華夏置業,招商局所控的海虹,中建集團所控的華夏海外發展,中旅集團所控的中旅國際,羊城市政府所控的越秀投資。

這裡麵還包括還有之前已經提到了國內批準的九家在香江上市的國內大型國有企業。

自此香江的股市也多了一個新的名詞,紅籌股!

這裡麵多多少少的都有堯光集團與翼望集團的影子存在。

“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在說堯光集團與翼望集團是紅色集團了!”周濤無奈的說道。

吳見夜嗬嗬一笑,顯得十分不在乎的說道:“想說就說吧,現在的堯光與翼望已經不是什麼人想動就能動的了!”

現在的堯光,翼望,鳳歌三大集團公司,早就成為了香江最頂級的集團公司,手底下靠這三家集團吃飯的人數超過了十萬,任何人想要動這三大集團,都得掂量掂量,即便是港府也沒有這個能力。

周濤點點頭,對於這點還是非常認同的,道:“我也隻是擔心有些人想要使陰招而已!”

吳見夜講道:“無外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不過吳見夜還是提醒道:“雖然我們不擔心他們出手,但是也不能粗心大意!”

周濤看了吳見夜一眼,笑道:“從戰略上藐視敵人,從戰術上重視敵人!”

“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