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光一時怔忪,神色漸漸冷了下來,裴定的神色則是恰好父親相反。
隻見裴定笑眯眯地說道:“四哥,依我看,您得回督正堂一番了。”
裴定掌裴家督正堂,主對裴家小輩戒律和刑罰,然而——裴宰眨了眨眼,略有些茫然:小五無端說起督正堂做什麼?
裴光無語望望天,而後沉聲道:“老四,你的聰明都用在刺探陰私上去了……還不如督正堂的小輩了!按照你那行事方式,不如直接派人進宮行刺,裴家趁勢而起,不是更好?”
裴宰目光亮了亮:是啊,父親所說的方法更加簡單直接!
裴定彆過眼,不忍再看向偶爾腦回路呈直線的兄長,隻簡單地提醒了一句:“四哥,那麼百姓呢?”
那麼百姓呢……
裴定知道裴宰的話語不無道理,或許有貳心之臣也會這麼想,但裴定此時此刻卻沒有想過這麼做。
原因很簡單,無非是為了“百姓”兩個字。
裴家隻出了裴定這個官員,還是從八品的官員,如今卻要阻攔國朝大師,說句不好聽的就是鹹吃蘿卜淡操心,然熱不管是裴光還是裴定,所想的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今上行事的確不妥,但在這一事上,裴光和裴定已能預見到:國朝倘若出兵北寧,必敗無疑!
且不說北寧局勢不穩是否為局,隻說除了北寧以外,大宣所麵臨的威脅還有南景!
從南景不斷派細作到大宣來看,當年的雁城之盟已沒有太大的約束力了。大宣和北寧兩者相爭,最終得利的乃是南景!
不管裴家對國朝有什麼想法,首先要保證國朝存在,儘可能地保證國朝百姓的安穩。
如此,才是裴家要走的路。裴宰連這個都想不明白,難道不應該回督正堂受罰?
裴光在聽到裴定說“百姓”一詞時,便讚許地點了點頭。
他疼愛幺子,不是沒理由的。除了裴定是老來子、身體弱之外,更因為幺子看得清,比他另外幾個兒子都看得清楚。
自從裴定出仕後,裴光便越發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裴家將來倘若有造化,所係便在小五……
裴光冷冷地看了裴宰一眼,道:“裴家是需要時機,卻不是這樣的時機。師出無名,行出無道,天厭之!這個都想不明白,還不回去督正堂受罰?”
裴光加了一句:“十五鞭,《帝鑒》二十遍!”——這是督正堂第三等懲罰,說明裴宰今日所犯的錯還是重的。
裴宰先是神色蔫蔫,退到一旁再也不說話了。隨即,他想明白了裴光的意思,便感到背後冷汗滲滲。
是啊,父親說得沒有錯,是他想錯了,差點誤入歧途!
裴家是需要時機,不然小五也不會出仕;但是時機,不是這麼得到的,倘若裴家在背後推動對北寧出兵,那麼……那麼才是真正的行事無道,就算有那麼一線時機,裴家也不會得到。
想明白了這一點,裴宰臉容蒼白得和裴定有得一比,而後乖乖地去督正堂受罰了。
裴宰離開之後,裴定正想和父親說些什麼,既醉卻傳來了一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