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封被說成是昨日送來的書信,就是他有罪的原因。
而昨日,河東消息已傳來、朱以澈已身死,葉獻在紫宸殿反對出兵北寧……
葉家之所以會收到這樣的威脅,無他,隻因為葉獻是尚書令,隻因為葉獻得至佑帝看重。
這個道理,不用葉獻自己說出來,至佑帝都想得明白。
如果這事真和葉家有關,葉獻怎麼敢上報此事?
葉獻老淚縱橫,哽咽道:“皇上,臣與正元交情甚深,早前還請他為孫兒的心事多加費心。臣怎麼會……怎麼會……”
至佑帝看著那書信,仔細思量著——
威脅、利用當朝尚書令,這件事究竟是誰所為?朕一定會查個清楚明白!
至於葉獻……
葉獻作為尚書令這幾年,一直儘心儘力,他都看在眼裡。
更重要的是,葉獻此人非常謹慎非常懂時務,絕對不會做出不恰當的事,這是他最滿意的地方。
倘若撤了葉獻尚書令之位,他還一時找不到用得這麼順心得力的尚書令。
於是,他放下了書信,淡聲道:“愛卿多慮了。愛卿對朕、對國朝的忠心,朕心中清楚。此事,朕知道了。”
聽著這些話語,葉獻心底鬆了一口氣。
這個書信的威脅已經過了明路,那麼就不算威脅了,葉家躲過一劫了。
而這個威脅葉家的人……葉家定會追查到底!
葉獻這樣想著,再一次掩住了眼中的殺意。
沒多久,在京兆某個宅子裡,有個年輕人笑了笑,左眼下鮮紅的淚痣顯得更加奪目。
侍立在側的屬下們,緊張得大氣都不敢喘:殿下越是笑,就表示越是生氣。
殿下一番苦心謀劃,結果出兵北寧一事還是不成。——殿下的怒火,他們承受不了啊。
年輕人瞥了他們一眼,仍舊笑著:“本王失算了……大宣朝中的能人太多,本王低估他們了……”
原本以為萬無一失的出兵,結果卻因為河東傳來的流民消息,就這麼功虧一簣!
年輕人心中有說不出的憤怒不甘,卻不得不承認:他的確低估了……
低估了大宣朝中還有那麼頑固的阻擋出兵的勢力,這勢力極有本事,能夠勸得住至佑帝、還能伸手至河東;
甚至……他也低估了葉家。
葉家在永安寺所做的事情,反而被葉獻捅了出去,還在至佑帝那裡過了明路,就不再是葉家的把柄了!
這一切,都出乎他的意料。說到底,他之所以謀劃失敗,還是因為對朝中、對葉家了解得不夠。
明明失敗了,他心中卻有一股異樣的興奮。
有這麼多有本事的人,這場遊戲才更有意思,不是嗎?
他一一打敗這些本事的人,這種快感、這種成就……隻是稍微想一想,他都興奮得血液都要沸騰了。
他得先想一想,最先對付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