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紫宸殿中的至佑帝便聽到了這麼一句話:“郊廟之事,意在皇位,慎之又慎。”
這句話是誰送過來的,至佑帝自然知道了。
聽到這句話之後,他沉默良久,直到內侍首領何恩來請:“皇上今兒宿於哪宮之中?”
至佑帝下意識就說出了“坤寧宮”這三個字。
話一說出口,他自己便愣住了,然後低聲說道:“還是算了,今天就在紫宸殿中,哪裡都不去。”
坤寧宮,他已經那麼長時間沒有去了,去到那兒能和皇後說些什麼話呢?況且,他自己也並沒有什麼可說的。
至於皇後這句提醒……他想到了郊廟的情況,眉頭皺起來。
郊廟有汙,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到底是誰在針對皇族呢?
不得而知。
魏延知雖然去查探了,也將當時的侍衛全部都下到刑部大牢了,可是卻沒有一點頭緒。
魏延知如何焦頭爛額,尚且不說,朝中卻漸漸多了一些議論。
這些議論都是朝臣在私底下說的,所言皆是郊廟有汙的影響,還說到了推遲的秋祭。
春狩秋祭是大宣立國以來的傳統。春狩規模不是很大,而且大宣皇族現在不喜圍獵,秋祭便成了皇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秋祭包括兩方麵重要的內容,一是祭郊廟,二是謁皇陵,兩者缺一不可。
秋祭是由太常寺主持,從每年的十月份開始,一直到十一月份結束,持續差不多一個月。
在這一個月之內,太常寺會打點好郊廟、皇陵的情況,表示皇上對天地、對祖先的尊敬,也請天地、祖先護佑大宣。
時人敬畏天地,敬畏鬼神,這一個皇家大典,是舉朝矚目所在。
過去太常寺不敢有半點疏忽,先前已經派人來查過郊廟的情況了,並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當它出現問題的時候,已經捂不住了。文武百官議論紛紛,還有不少性情耿直的官員,直接給至佑帝上了奏疏,請求從重處罰太常寺的官員和巡查的侍衛。
同時,還有官員悄悄地說,說郊廟有汙,此乃天地的預兆,表示帝王失德,皇上應該下罪己詔,來平息上天的震怒。
當然,罪己詔之言就算他們沒有向皇上稟告,也傳到了皇上的耳中。
至佑帝聽後,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可是這是朝中的風向,無論他怎麼樣派人去暗暗平息,也止不住。
這樣的風向越來越烈,朝中最清楚這種狀況的,就是禦史台的官員了,特彆是監察禦史們。
裴定一天裡不知道聽了多少這樣的話語,雖然他知道這些話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但其實也代表著文武百官的心聲。
禦史察百風而不堵,隻將這種情況稟告至禦前,並沒有彈劾任何官員。
看到這一疊厚厚的奏疏,看到上麵關於“罪己”“失德”這樣的字眼,至佑帝舊的眼睛都刺痛。
再不加以平息的話,事情會一發不可收拾,於是至佑帝打算問罪魏延知了。
可是他還沒有來得及下禦令,便發生一件更大的事情,令他整個人都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