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1 / 2)

第111章

蕭凡被揍一頓並沒有完事, 接下來的日子裡, 他以及家人一直被彈劾, 大至納妾為德行有虧,小至酒後言語失當為修身不嚴,差點連三歲時穿開檔褲有礙觀瞻等小事都彈劾了。

真是越來越不像話,直到泰昌帝真發了火, 那些世家才消停了。

世家這邊是暫時消停了,但對於第二次考核一事, 許多考生都是消極應對的。

好好的一個科舉改製,弄得怨聲載道,泰昌帝也很不是滋味。

因為科舉改製一策是蕭凡提出的,泰昌帝少不得要垂詢蕭凡有何良策能改善一下如今的局麵。

可蕭凡這陣子都被世家們整懵了,加上那科舉改製一策並不是他自己琢磨得來的, 他哪有什麼良策能解決眼前的局麵啊。

“宮愛卿,對於如今科舉改製造成的局麵,你有何良策能改善一二嗎?”

泰昌帝並不怎麼抱希望地問。一般大臣都不會幫對手或者彆的同僚描補他們的錯失的,這也是他之前先問蕭凡的原因。

宮令箴想起了小妻子談起這個問題時那惋惜的小模樣。

宮令箴不知道林蔚然當時是替他惋惜,是心疼他被蒙在骨裡, 並不知道他被林昭然偷走了多麼重要的東西。

他隻以為小妻子會有那樣的表情, 皆因科舉改製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想法, 還包含了林蔚然的,以為她為科舉改製一策被蕭凡他們弄得七零八落而惋惜。

猶豫了半晌,他拿出了一張奏折呈上。

皇帝眼睛一亮,忙讓梁東海將之呈上來。

隻見奏折上麵寫著:皇上可下旨說明, 將此次科舉改製第一科擬為恩科,恩科會加大錄取人數,此後三年才再次開科。

而作為科舉改製後第一次開科,殿試的試題難度會是大梁史上最低,三年後再次科舉就不是這麼容易了。

先前進士科與秀才科考了前十的考生,此次重考不糊卷,由皇帝親自閱卷。

泰昌帝閱完之後,大喜,於是令人將之擬成皇榜,張貼於貢獻大門左邊。

然後接下來的局勢果然如泰昌帝所料,捋順了。

這些意見考慮了方方麵麵,將整個消極懈怠的局麵都扭轉了過來。

聽到取士人數會比之前還要增加兩成,考試的難度還會降低,並且三年後才能再次科舉,而非每年一次了。

聽到這些,考生們大多都願意並且感到慶幸。

隻是前麵考得好的,比如謝洲之流,他們本來就考到了前十。重考於他們而言的風險很大,誰也不敢保證他們能拿到之前那麼好的名次。

如果沒有最後一條補充,那麼這道標為科舉改製的補充說明的聖旨,不過是犧牲極少數人的利益,成全了大多數人而已。

但有了最後一條的補充,這下皆大歡喜,之前進士科與秀才科前十的考生都有機會讓皇上直接閱卷,這是多麼難得的榮耀與機會啊,也是最真實的檢驗。

種種舉措出來,消彌了考生們的不滿情緒,考生們滿意了,他們背後的家長世家們自然氣就順了,不再胡攪蠻纏。

聽到考生們都回去埋頭苦讀了,而不像之前那樣,流連於酒樓妓院。泰昌帝很高興。

“看來這事不是不能成功,而是看由誰來做。”

泰昌帝回過味兒來了,如果這事還將由蕭凡等人,仍舊是一團糟,但換了宮令箴,三言兩語便將世家們的逆反情緒給捋順了。

泰昌帝隻當是宮令箴的幾條建議扭轉了他們對科舉改製的抵觸。

卻沒考慮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時間的發酵,這些世家們也漸漸接受了事實,畢竟皇帝金科玉令是不可更改的。

但是吧,這事還真不能再由蕭凡等人來做,否則這些世家一樣會繼續不依不饒。一句話,就是不能讓蕭凡他們那起子人摘得果實。

泰昌帝將功勞歸於宮令箴,也不算錯。畢竟這些世家們就是打聽到了這幾條建議是宮令箴提出的,意見那是沒了的,而且這幾條意見話裡話外都是替他們那些參考的考生們爭取權益的,他們怎麼會反對。更彆提前麵那些因為鬻買押題集,而深陷牢獄之災的世家子弟們,還是他給撈出來的。

皇上張了這樣一紙皇榜,他們也算得了梯子,順勢就下來了。

泰昌帝看著宮令箴,很滿意他收拾爛攤子的能力,比蕭凡強太多了。如果朝中能多一些如他一樣忠心又能乾的臣子,他這皇帝就輕鬆多了。

泰昌帝心中一動,暗下了一個決定,此時尚未到時間公布。

皇帝的這一決定讓很多人都措手不及,不提大臣們的反應,林蔚然是懵了,而林昭然則是駭得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泰昌帝的這一決定,相當於科舉改製所有攫取的好處分潤給了宮令箴,即相當於,她從宮令箴那裡偷盜的政績又以另一種方式又回到了他手中。

而他們白忙了一場,魚沒吃著,反倒惹了一身腥。

一時間,林昭然沮喪極了。

宮令箴如常一般掐著點回府。

可他剛踏進大門,旁邊就躥出來一人,“大少爺,您可回來了。”

文輕也被唬了一跳,一個箭步身體下意識就擋在宮令箴身前。

宮令箴定睛一看,認出這丫環是他們景鑠院的,是個二等丫環?“怎麼了這是?”

“是這樣的,大少奶奶在哭——”

聞言,宮令箴的腳步一窒,心一揪,他那小妻子他是知道的,很多人和事都不放在心上。能讓她哭了,得是多嚴重的事啊。

“發生了什麼事?”他抬腿就往景鑠院而去,步子比平時快了幾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