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1 / 2)

第章

京城南, 國公府粥棚

彆的世家施粥的棚子早就空蕩蕩了, 粥一施完,他們就相當於完成任務了,可以回去交差了。

而國公府不一樣, 這次搭棚子施藥施粥, 恤貧對象很嚴苛,隻針對五旬以上的老人以及七歲以下的幼童。並且全程檢驗戶籍, 防止重複領受。

稀粥是人人有份,藥湯也是, 隻有豆腐腦兒, 須得經過周大夫診斷, 身體極其虛弱的老人或孩子, 方能領上一碗。

國公府如此三管齊下, 效果驚人。

最先喝了粥喝了藥湯以及吃了豆腐腦兒的人, 驚喜地發現他們虛軟的手腳有力氣多了。

“老陳,你有沒有覺得渾身有力氣多了?”

“我隻覺得肚子暖暖的,很舒服,這就是吃飽的感覺啊。”

周大夫發現對脾胃體虛的老人孩子來說, 這豆腐腦兒養人, 比米粥養人。

如果林蔚然在此,一定不會感到意外,因為大多數貧困的老百姓都伴隨著貧血低血糖等症。一碗加了飴糖蜂蜜水的甜口豆腐腦兒極易克化,能迅速地補充他們身體所需的糖份,讓他們從虛弱的狀態中得到恢複。

一時間, 自覺吃了國公府貴重物什的窮苦百姓們都對國公府感恩戴德,心裡感激不已。

隻一點,國公府規定了,來到粥棚的貧苦老百姓,不拘領到一碗藥湯還是稀粥還是豆腐腦兒,都隻能就地吃完,不能端走。

但還是有人無視規定,想將領到的食物帶走。

這事恰巧讓文輕看到了,於是他上前將人攔下,“抱歉,這位大娘,您和您孫女領到的食物隻能在在這吃掉,不能拿回家。”

大娘一臉為難,“大人,我求求你了,讓我將這食物帶走吧?”

她那孫女也是端著一碗豆腐腦兒緊緊挨著她。

“抱歉,食物就地解決,不得帶離此處,是我們國公府這次施藥施粥的規定。”

“大人,求求你了,家裡還有老人等著這些食物救命的。況且你們這食物分給了我們,就彆管我們怎麼處置了吧?”

“這位大娘,你不要讓我們為難。從你給出的戶籍文書來看,你們家的人除了你倆,其餘人都是十三歲到四十四歲之間,哪裡還有老人。”

大娘喃喃,“我說錯了,是有孩子等著我們領回去的食物救命。”

這時,躥出來一個長相猥瑣的瘦弱男人,他將文輕等人擠開,“我說你們國公府是怎麼回事,食物分了下去還管彆人怎麼吃嗎?”

說話間,他一把搶過老大娘手中的碗,仰著頭就要將那碗香甜的豆腐腦往嘴裡倒。

砰!一枚石子打在他的碗上,碗破了,原先裝在碗裡的豆腐腦全部都撒到了地上。

那男人臉色難看極了。“行,不讓我吃是吧?那都彆吃了!”說著,他一把奪過他侄女手中的那碗豆腐腦給奪過來,一把砸在地上。

那小女娃顯然被嚇著了,開始哇哇大哭。

“混賬!”文輕臉色一變。

“作孽啊。”看著散在地上的吃食,大娘老淚縱橫。

“來人,給我揍!讓他糟蹋食物!”文輕一揮手,就上來兩名護衛。

國公府這次出動了不少家丁護衛,就是防這些潑皮無賴。

國公府的侍衛上前將陸老三拎到一旁教訓了一頓,專挑他身上有肉的地方揍,不會揍出傷來,卻會疼痛好幾日。

老大娘在一旁求他們彆揍了。

旁邊的人頓時議論開來,大家都是南邊這一片兒的人,誰還不認識誰啊。

“這不是陸老三嗎?”

“這就是個潑皮無賴,一個大男人,成天遊手好閒的。哪回大戶施粥,陸老婆子出來得了食物不是端回去緊著他吃了的?”

“要我說,施粥就該像虞國公府這樣子才行,不然好些老弱婦孺討來的粥都不是進自己的肚子。”

“是啊,像我們這樣的老頭老婆子,要不是這回國公府明確規定了,咱們哪舍得隻管自己啊,少不得拿回去給孩子吃上一口。”

一席話說得在場的老人們都心有戚戚焉。

陸老三挨揍這一幕恰巧被微服出宮的泰昌帝見著了。

文輕連忙上前將眼睛之事解釋清楚。

泰昌帝眼一眯,這樣的人該打!

陸老三這樣的人,教訓過了就罷了,國公府也不會和他死磕。

等將人揍了一頓,陸老三也討饒了之後,文輕便讓護衛們住了手。得了自由,陸老三連滾帶爬地跑了,連老娘侄女都沒看一眼。

棚子裡,施粥施藥還在繼續。

“大人,這碗白白嫩嫩的東西叫什麼?”

一位花白了頭發滿臉溝壑皮褶子的老人手顫巍巍地端著一隻豁了口子的粗碗,碗裡的豆腐腦兒已經吃掉了一些。她來到文輕跟前,嘴巴裡的牙齒已經掉得差不多了。

“老人家,這叫豆腐腦兒,還往裡麵澆了飴糖蜂蜜水的,對老人孩子最好不過了。”

“豆腐腦兒~豆腐腦兒~這是我這一輩子吃過最美味的食物了啊,等我死了也能瞑目了,嗚嗚嗚——”一時間,老人嗚嗚地哭了起來。

她的話惹來了在場的不少人的共鳴,“是啊,大人,我們活了這一輩子了,種了一輩子的地,白麵精米全都舍不得吃一口。沒想到臨到老了,在國公府的施舍下,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又香又軟呼的豆腐腦兒。這吃食一定很精貴吧?難為國公府舍得分給我們這些老人孩子吃上一碗。”

“不不,這次國公府恤貧,皇上特意從私庫裡拔了一筆銀子,你們吃進肚子裡的食物是皇上拿銀買的,這都是皇上惦記著你們哪。”

這些窮苦的老百姓們一聽這話不得了,當即朝西邊跪下磕頭,“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到這一幕,泰昌帝心情沉重,民生多艱,在京城的百姓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一些偏遠地區的百姓們的生活會多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