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鸞的花轎和嫁妝一起浩浩蕩蕩地從山上一路下來,再加上吹吹打打的喜樂隊,一直綿延到清涼鎮的鎮口。
而這裡早有一長排紮著紅綢花的馬車等候,最前頭那架最大馬車描著金掛著玉,外頭包著紅布帖著金邊的雙喜字,就連拉車的兩匹大黑馬都掛上了紅櫻,馬頭上都紮了紅綢花,後頭的馬則把紅綢花掛在了馬脖子上。
謝硯將花轎裡的沈清鸞抱出來送上了馬車,沈華和沈風作為送嫁的一員,則招呼抬嫁妝的人將嫁妝盒子放進前頭有車廂的馬車,大件的家具和被褥之類的則分安置到後頭的板車上,壘好後先用油布蓋好,再蓋上紅麻布,最後用染成紅色的麻繩固定好。
等到沈家中午的喜宴熱鬨的差不多的時候,謝硯帶著迎親隊進了落霞城,告彆幫著迎親的郎君們,和謝家早就等待著的隊伍會和,一路穿過落霞城主街,直奔北門,因為帶著長長一隊嫁妝所以速度不快,中間停下來用了午飯,終於趕在黃昏前到了登霞縣。
碼頭上謝家大船上的水手們都係著紅腰帶,早就翹首以盼,遠遠看到進了縣城之後下馬車吹打起來喜樂隊,水手們立刻湧過來散開人群,然後一個個下了船迎了過來。
一隊紅色的車架一輛一輛上船,等到馬車和板車都停好,所有的馬都卸下紅綢花牽了下去。
沈風和沈華去看了看謝硯給妹妹布置的房間,然後兄弟倆就騎馬連夜趕回清涼鎮。
等到兄弟倆跑馬兩個時辰回到沈家的時候,正好沈家這裡也送完了所有的客人,幫桌的嬸子們都在幫著整理收拾。
沈天賜則正在和鎮長做最後的道彆,大部分的行李他們都收拾好了,隻剩下隨身的物品,明天一早就全家出行去京都了。
“你放心,叔保證給你看好房子,不過你們進了京都之後可彆忘了我們父老鄉親,要記得逢年過節回來看看。”鎮長說到這裡,“你爹那裡我會讓人幫著看顧的,你們儘管放心。”
“侄兒謝過叔了。”沈天賜笑著回答,“我爹那裡就托付給叔了。”
“放心,包在叔身上。”鎮長拍了拍沈天賜的肩膀,“天賜啊,出息了!這一去叔祝願你們前程似錦,來日衣錦還鄉,再讓我們父老鄉親顯擺顯擺。”
“借叔吉言。”沈天賜哈哈一笑。
這一夜沈家的眾人都有些睡不著,除了馬上要進京的高興之外,也有對清涼鎮的不舍。
這裡淳樸簡單的生活即將離他們而去。
第二日天才剛蒙蒙亮,沈家就收拾好東西,裝上馬車,除了自家的兩輛馬車一輛驢車之外,還從鎮上租了一輛馬車,三輛青騾板車,踏著晨光出了清涼鎮。
沈家一行人比迎親隊走得更早一些,但一路怕顛簸走得慢,所以到達登霞縣的時候和昨天謝硯他們到的時間差不多。
謝硯早就帶著人候在縣城門口了,讓謝家的水手和跟過來的十裡帶路,將行李安置上船,沈家其他人則直接去了謝家的客棧旁邊的大院子用晚餐歇息。
沈家一行人踏進院子就看到他們家閨女,穿著一身淺紅色的裙子坐在大堂裡一邊喝茶吃點心一邊等他們。
爹娘。沈清鸞抹抹嘴,走了出來,還不忘招呼旁邊的十三,開飯。
十三立刻應聲下去吩咐了。
互相打了個招呼,一點沒有什麼激動的,畢竟昨天才分開,而且今日一大早起來奔波了一天,特彆是容氏童綰和楊嫂幾個女眷,連小露水都怏怏的,沒有什麼精神。
沈風和沈華將小四小五一人一個抱在懷裡,其實兄弟倆也有些疲憊,畢竟這樣來回奔波實在是好體力和精神,不過好歹年紀輕,倒是還可以。
沈天賜居然是精神最好的那一個。
招呼著到旁邊廂房裡做了個簡單的洗漱,然後大家就團團坐在一起吃飯。
吃完了飯謝硯就安排著大家洗漱安置,有什麼話等到了船上再說不遲。
第二日眾人睡得晚了一些,也不用怎麼收拾,用了一頓遲到的早餐,一行人就前往碼頭登船。
這次謝硯用來迎親的船是謝家船隊中最大的三艘之一,所以也不用安排沈家人另外的船隻,上下三層足夠住下所有人,擺下所有行李也不顯得擁擠。
揚帆起航,紮著紅綢花的桅杆上鼓起風帆,不過兩日就到了橫貫太元的青江,一日後進入大運河,正直入夏,東南風推著大船比任何時候北上都要快速,進入大運河短半日就到了京都西邊的碼頭。
“這麼快”京都有這麼近麼,連著他們前往登霞縣也不過不到五日就從清涼鎮到了京都碼頭。
“這是謝家的大船,所以才這麼快,如今這個時節,那些小船可不敢在大運河上鼓滿了風帆,怕是到時候船都要飄起來。也就是謝家的船大,吃水深,在大運河和青江裡穩得住,不用特意繞開急流,也不用在落差比較大的河段特彆小心翼翼,又有東南風加持這才有這個速度。
若是全程走陸路,騎馬都要一個月,走的話半年吧。沈華看過太元的大體輿圖和上輩子他的祖國地理位置差不多,不過要小上一大圈,但就算如此也著實個大國了。
這還是因為去往邊關的道路都是鋪了石和水泥的道路,否則按照現在的軍隊速度壓根不能長時間控製這麼大的版圖。
再說這路修得其實也不咋地,聽說從開國太*祖之後就沒有再大規模修過路,除了京都附近和前往邊關的少數幾條主乾道會日常修補之外,其他都是隨緣的。
還是要修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