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在物理學界享有盛譽的米國科學院院士羅傑在接受《科學人物》雜誌采訪時表示,看到這篇論文後,他就第一時間進行了驗證,寧蔓華的證明方法準確且精妙,令人歎為觀止。
“毫無疑問,她找到了卡門猜想這個迷宮的入口。”羅傑甚至公開表示,很希望有機會親自跟這個19歲華國女孩交流,看看她的腦袋到底是怎麼長的。
吉列國皇家物理學院名譽院長戴維斯也對寧蔓華表達了讚賞,並認為她有望成為今年洛倫佩斯獎的有力競爭者。
洛倫佩斯獎是物理學裡的頂級獎項,但對獲獎者年齡作了嚴格限製,必須授予40歲以下青年科學家。如果寧蔓華真的能獲獎,她將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得獎者。
在國內,《華國日報》等主流媒體早就關注到此事,但一直保持比較謹慎的態度。
究其原因,在於幾年前,《華國日報》旗下子報《海外報》就曾經對卡門猜想進行過報道。
當時,一位米國科學家宣稱證明了卡門猜想,《海外報》援引當地通訊社的稿件,發布了題為《米國人宣稱:卡門猜想被解決了》的報道。
沒想到,瑞國物理學研究所很快就出來“打臉”,稱米國人的證明僅僅是在有限區間內證明了卡門猜想,這一成果甚至還沒有此前英國學者布朗的成果更接近。
經此一役,讀者們紛紛調侃,《海外報》不生產新聞,隻是新聞的搬運工,哪管它是不是真的?
編輯心裡委屈:我一個文科生,哪裡能看得懂證明過程啊?再說了,當地通訊社稿件屬於可靠信源,從程序上來說,直接采用也沒有問題啊。
這件事因此給媒體留下了教訓,《華國日報》這次就表現得相當審慎了。
不過,這份冷靜和克製很快就被打破了!
因為,瑞國物理學研究所再次發聲了!
“經過多方檢驗,我們認可華國學者寧蔓華對卡門猜想的證明,她將可獲得本研究所頒發的100萬美元懸賞金。”
原來,在卡門猜想被提出來的10年後,瑞國物理學研究所曾經召開了一次學術會議,並在會上作出了一個頗為轟動的決定:在2000年12月31日前,如有任何人證明出卡門猜想,並得到瑞國物理學研究所的檢驗認可,將可獲得100萬美元的懸賞獎金。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華國人解決了一個物理學上的猜想,哪怕它再重要,我也看不懂啊。
但是,如果說一個19歲少女獲得100萬美元獎金,那就來勁兒了!
《華國日報》自然清楚這個道理,當天就緊急聯係上燕大,請求對寧蔓華進行專訪。
他們這時才發現,老對手華國電視台的記者早就到學校了!
靠,彆問了,趕緊打的去燕大!
走進校史室前,寧蔓華都沒想到會這麼大陣仗,不由得被各大媒體嚇了一跳。
其實一開始,她是不太想接受采訪的。在她看來,一個科研人員要說的話,都寫在論文裡了,直接看論文不就得了?
這個想法,被錢主任一句幽幽的“他們采訪不到你就要來纏著我了”給拍飛了。
行吧,那我去做這個工具人吧……
采訪過程中,記者提的問題都比較常規,諸如“你花了多少時間來證明?”“期間遇到了什麼難題?”“如何解決難題?”“卡門猜想的證明對物理學發展有什麼意義?”“大學生物理競賽的訓練對你成功證明卡門猜想有幫助嗎?”等等。
當得知寧蔓華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才嘗試證明卡門猜想時,有記者忍不住好奇地問:“你怎麼看待這樣的巧合?”
麵對鏡頭,寧蔓華想了想:“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撿貝殼的小孩,偶爾發現了一個美麗的貝殼。我不知道下一秒又會撿到什麼,但我希望一直撿下去,這樣的感覺太美妙了。”
至於備受關注的100萬美元獎金的用途,寧蔓華實話實說:“我也是剛知道有獎金,還沒想好怎麼用。”
當采訪終於結束時,寧蔓華長舒一口氣,比起接受采訪,還是刷題更快樂啊!
次日,京市的一個報刊亭上,老板娘發現,今天的報紙賣得特彆快!
“早啊,有《華國日報》嗎?來一份!”一個老太太走到報刊亭前,笑嗬嗬地問老板娘。初升的太陽,把光芒灑在她的銀發上,一根根熠熠生輝,隻有滿臉皺紋悄悄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老太太,今天來晚啦!不知怎的,今天好多人買報紙,不過,我幫你留了一份!”收下一枚硬幣,老板娘轉身拿出一份折疊好的《華國日報》,遞給了這位老熟客。
“這麼早就賣完了?有什麼大新聞嗎?”老太太順手展開了報紙,頭版的標題《華國19歲少女成功證明卡門猜想,勇奪100萬美元獎金》用了特大字體,給人以強烈的衝擊力。
當看到旁邊那張放大的少女照片,老太太愣住了,臉上的笑容驟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