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最後一堂課(2 / 2)

“對不起啊,但我隻能這麼選擇……”

吳老這一生受過的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迷迷糊糊地,他想起了小時?候,自己還隻是一個貧苦農戶的孩子,每天都吃不飽,那種餓得撓心撓肺的感覺,讓他畢生難忘。那年冬天,異常濕冷,他卻沒有足以禦寒的衣物?,冷得瑟瑟發抖。

後來,敵人的鐵騎踐踏大好河山,戰火紛飛,爹娘都死了,村子燒光了,什麼都沒有了。年少的他飽嘗顛沛流離、山河破碎的痛苦,深感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息息相關。

再後來,敵人都被趕跑了,他見?證著?國家站起來了,他吃上飯了,穿上衣服了,甚至還讀上書了。這份恩情,他用了整整一生去報答。但他依然覺得,“國家給我的太多了,我能還的太少了”。

能活到這個和平年代,比起那些早逝的同伴,吳老想,自己應該要知足了。

但是,彌留之際,他還是戀戀不舍地留下了最後一句話:“把我埋在離導彈最近的地方吧,我想看著?它上天……”

6月8日淩晨2點15分,為導彈事業奉獻了一生的吳擎宇溘然長逝,享年79歲。

國之重器,巨星殞落。

根據吳擎宇的遺願,他希望與760多名先?烈一起,安葬於冬青陵園,長眠於這個能看到利劍刺破蒼穹的地方。

*

由於保密的原因,吳擎宇的喪禮辦得很簡單,沒有聚光燈,沒有外人,隻有至親好友和領導同事參加。

事實上,吳擎宇從來沒有出現過在公眾的視野裡,他一輩子隱姓埋名,默默無聞。那幾次獲得華國科技進步特等獎,他都是在大會堂後台領的。

或許在幾十?年後,世人才會知道,曾經有一個吳擎宇,他為華國國防事業殫精竭慮,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多日後,導彈試驗場上異常忙碌,大家正?密鑼緊鼓地進行著?最後的準備工作。隻是,他們再也看不到那個老人瘦弱的身影了。

吳總走了,項目依然要推進。經過緊急討論,研究二院一位德高

?望重的老專家被任命為利劍-7號的總設計師,寧蔓華和裴雲鬆依然擔任副總設計師。

由於新總師對項目的熟悉程度不如寧蔓華和裴雲鬆,因此,在具體?工作中,很多時?候都是他們二人進行實際決策。

忙了一整天後,裴雲鬆和寧蔓華沒有直接回到研究院,他們開車駛向?那個熟悉的地方。

夜深人靜,冬青陵園裡,大漠長風終年不斷,座座豐碑永遠矗立。

站在一塊嶄新的墓碑前,看著?上麵熟悉的名字,寧蔓華和裴雲鬆深深地鞠了三躬。

寧蔓華蹲了下來,從口袋裡拿出了一盒雲卷酥,擺放在了墓前的鮮花旁。

誰能想到,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子,生前最愛吃的是這甜糯細軟的糕點?

後來,寧蔓華才知道,這是吳老家鄉的特產,但年少家貧從未吃過。自投身戈壁大漠後,他就再也難回家鄉了。或許,隻有吃著?雲卷酥的時?候,他才能一解鄉愁吧。

二人都沒有話,靜靜地站了一會兒。

寧蔓華想起這麼多年來,吳老對她?的諄諄教誨,對她?的愛護和提攜,在自己還是一個大一學生時?,是吳老堅持讓她?進研究院的。在她?資曆尚淺時?,是吳老力排眾議讓她?擔任重要職務的。時?至今日,每個畫麵都記憶猶新,每個回憶都溫暖清晰。

裴雲鬆想到了自己初來乍到時?,吳老把他派去各部門輪崗,彆人都以為他不喜歡自己,但他知道,如果?自己是一塊璞玉,吳老就是那個打磨的老匠人。在研製利劍-6號時?,正?是吳老把自己納入團隊中,讓自己有機會為這個重要的國防項目出一份力。

這夜,他們都在心中默念:“吳總,利劍-7號馬上就要發射了,請你記得來看看。”

夜色中,借著?微弱的燈光,寧蔓華抬頭問道:“師兄,我們會成功的吧?”

“嗯,我們會成功的。”

“他……能看到嗎?”

裴雲鬆堅定地點頭:“一定可?以的。”

真正?的答案,其實寧蔓華的心裡都有。

她?隻是,在失去了引路人的這一刻,突然很需要一個戰友的肯定和支持。

請放心,你走後,我們便成為了你。

在吳擎宇走後的第22天,7月1日,各方準備就緒,利劍-7號將迎來首次試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