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瑞笑了笑也不吭聲,又對乾隆說起,“兒子準備一舉拿下碩親王,他家總共有四十六萬一十一兩銀子,全充入國庫。”
這話一出,雍正樂了,親孫孫有講究了,一絲一毫都沒錯漏,是個勤儉持家的,不是弘曆那種大手大腳的敗家玩意兒。
康熙和雍正老八老十,則略微擔心宸郡王遭了乾隆猜忌,瞟了一眼,就看到乾隆眼底閃過的笑意,三人登時一怔,這是不防備?
乾隆沒複雜心思,與永瑞相處時日越長,就越發明白兒子的與眾不同,想要的會開口,不喜歡會拒絕,真誠坦蕩,給他一種當阿瑪的樂趣。
永瑞這會是為大清計,不論以皇帝身份,還是阿瑪身份,他是絕不會忌憚兒子,如同兒子信任他,所以毫不保留的將事的前因後果,以及越俎代庖,處置辦法也說了一通。
實則約他來見麵,本身就是征求他意見,他不同意,兒子定會聽話停止的。
永瑞知道自己剛把皓祥鐵飯碗砸了,了解以前的皓祥很有真材實料,很是珍惜人才,開口道,“皓祥的話,聽聞他素來喜歡西學和遊記一類的書籍,若是願意,兒子不久以後會用他,讓他拿著這筆銀子,去高麗島國等地換一下換糧食。”
“大清再多建幾個儲備糧倉,若再遇到前幾年多地大旱,官方放出糧食流通,也沒等喪良心的敢趁火打劫,糧價不上漲,老百姓總能吃上一口熱乎的。”
“等以後立了功,阿瑪到時再給皓祥賞個爵,也能讓他體麵,養家糊口,贍養老母妻兒。”
乾隆摸了摸他的頭,歎了口氣,兒子還是那個一心仁善,賞罰有度的好孩子,聽聞此前與皓祥有摩擦,也沒故意趁機報複,還今日叫了他出來,是想私下與他通個氣,不願連帶到無辜人。
處事公允,心胸豁達。
康熙和雍正則更覺得永瑞見識不俗,謀定後動,或許該考慮讓弘曆如何提前下台。
乾隆不由覺得身體一冷。
皓祥也就是老十,聽得這番話,很是感動,這孫輩小子,比他皇瑪法靠譜,兩次遇上都是不歡而散,卻也沒趁機整他。
這般儘心儘力為他籌謀,沒血緣關係也願幫,倒是自己之前帶人要去報複顯得小家子氣了,這小子能處,有好事他真能想到人,心胸疏闊,不是老四那等容不下人的。
他幾十歲人了,如何看不出這是幫他,單純的幫他,現下自己一個普普通通的異姓王庶子,又有什麼值得拉攏的?宸郡王若想用人,多的是可用之人,不差他一人。
老八也笑了笑,真切感覺到宸郡王純粹心性,宰相肚裡能撐船,或許比他想的還好,這是個真正端方君子,持重赤誠,實心實意,處事公允的人。
“然後呢?你小子還想乾啥?”乾隆也將剝皮的橘子,主動給兒子塞了一半,這讓康熙雍正卻更嫉妒了。
尤其是雍正,臉快繃不住了:這臭小子,以前怎不對他這個老子好點,不孝順他,守孝還搞出個令人嗤笑的心孝,氣死他了。他也不知自己該嫉妒誰了,有些酸溜溜的。
永瑞吃了一片橘子,慢吞吞說道,“唔,兒子剛才觀察了下,七弟不論是坐下還是站起來,都會撫一下衣裳,吃喝盤子擺放都在同一角度,連看了兒子證據單子,對折的齊齊的,又觀他行為舉止,怕是生活中恩怨分明,嚴於律己,眼裡不容沙子的主。”
估計是個龜毛性子,看似麵癱說不準還是個話嘮,吹毛求疵,有強迫症的完美主義者,這種人能力一般都不差,因為對自己嚴格要求,能狠下來。